1先看产品,再有渠道
酒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在这个永无止境的朝阳产业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只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和渠道,一家人和平相处就绰绰有余了。
问题来了:你适合的产品是什么?
经销商通常先有产品,再规划渠道。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有优势的渠道,然后寻找合适的产品。
合适的产品具有以下标准:
尽量选择本地类别。如果是白酒的主要销售区域,不要选择当地很少有人在意的酒;拥有好酒、洋酒和白酒的沿海地区有更广泛的品类选择。
尽量选择这个品类的主销售价格带。中国葡萄酒,特别强调消费场景和价格区间。比如当地主要销售的产品在50~200元/瓶的范围内,300元以上的次高端只有几百万的市场容量,所以不要幻想可以改变市场,认为这是市场缺口,选择很少有人在意的价格带。前期一定要停下来过慢三关,不要把问题考虑得太简单。
尽量选择消费者了解的品牌。品牌、故事、文化、传播和销售。即使这是白酒的主要销售区域,如果价格带不合适,品牌知名度太低,也会大大增加自身的难度。
尽量选择这个品牌的主流产品。主流产品,会得到厂家的更多费用支持和市场支撑。一定要和品牌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尽量和这个品牌厂家的员工、领导多聊天。通过聊天,就知道这个公司是否善待经销商;是诚信的,还是鸡鸣狗盗之辈。如果这些员工劣迹斑斑,再好的产品都不要接。
最后,当然要看自己的资源和荷包,才定产品。这一点,是和下一条关联的。如果自己的资金,只有四五十万,肯定不能代理首笔款超过 50 万的品牌。
2 根据自己的资源,定渠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和擅长的一面。
有些人在当地的政商两界,都有很好的资源,这样的人从团购渠道切入更快捷。当然,代理和经销的产品,也是以适合团购渠道的产品为主。
有些人熟悉餐饮渠道,甚至本身就出自餐饮渠道,这样的人,可以服务餐饮,专业,能很快起口碑。代理和经销的产品,也是以适合餐饮渠道的主流产品为主。
有些人适合做夜场,做点啤酒或者洋酒,小日子过的不错。
有些人适合做商超,资金实力雄厚,对商超的运营规矩了然于心。
不建议刚刚进入一个城市,在团队和本地竞争情况不太清楚的时候,做全渠道。
当然,还有一个定位是“竞争定位”:了解本地几个强势的优质经销商,分析他们的渠道,有没有弱点。围绕他们的弱点购置自己的渠道体系,也是可行的。
3 渠道的规划,就是利益的分配
渠道的本质,是利益的再分配。
一瓶酒,你的进货成本是 50 元,除此之外还能得到厂家10 元的支持。你经过调查,发现市场的零售价定在 98 元是合适的。
那么,终端进货价是多少合适?标称价格是多少合适?
在当下自带酒水盛行的餐饮场所,也许终端进货价 72,并可以得到 5 元左右的支持,又有一定的关系,是可行的。但你自己有 5 元的市场费用,和 22 元的利润空间,
够吗?
你的资金成本、仓库成本、人工管理成本、库存风险,是不是足够支撑?
当然如果能像牛二和茅台一样快速流转,那当然很开心了。
无论是渠道,还是自身,品质、毛利、流转率,永远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三者达到平衡才是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