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在遵义卖花甲粉怎么样 创业花甲粉

年龄永远不应该用来束缚自己。生活是活着的,活得很高,不能再冷了。

“与其聊天,不如跳舞。感觉舒服是每个人的天赋……”这些歌词可以说是@龙阿姨的人生态度。

|花甲奶奶一舞成名,获百万粉

在Tik Tok,有一位留着寸头、穿着时髦、舞跳得轰轰烈烈的老奶奶,人称“龙阿姨”。

龙阿姨名叫王先群,来自贵州遵义。生于1952年的她正值壮年,但年龄并没有成为负担。相反,她那充满动感的舞姿,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不仅成为了广场上最耀眼的“明星”,还吸引了千万网友的模仿,掀起了一股模仿的浪潮。

“4、3、2、1~”倒数几秒后,“龙阿姨”和“舞王”每走一步都踩准了节奏。一度,上的网友争相模仿,甚至德云社的孟也在说相声的剧场里跳这种舞。

起初,因为她想尝试现在年轻人玩的东西,“龙阿姨”让她的朋友下载了并注册了自己的账户。

叫什么来着?“龙阿姨”说一开始很担心自己的名字。“因为我是龙,一开始想叫它‘小龙女孩’,觉得有点装嫩。我想被称为‘龙老太’。看来我又老了。最后,我就干脆叫它‘龙大妈’。”

自从Tik Tok诞生以来,“龙阿姨”就上传了她跳舞的各种视频。她喜欢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快乐,同时传递给更多的人。

视频中有优美的民间舞、优雅的交谊舞、激情的拉丁舞和动感的交谊舞。看跳舞的精神,看不出她是个快70岁的老太太。有网友评论“龙阿姨”:广场舞的精髓不在于抛头,而在于一个与岁月抗争的灵魂。

|“我跳舞只是为了锻炼”

上世纪90年代,在下海经商的浪潮下,四十多岁的龙阿姨也想出去闯——。她来到上海。

十几年来,她开店买房,却发现自己的身体透支了。53岁时,她开始在舞厅跳舞。“朋友说跳舞可以强身健体,我就去了。”

“龙阿姨”在上海舞厅拍照

然后,“龙阿姨”自学了骑自行车和游泳。为了游泳方便,她特意把头发剪短,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确定的形状。

一天,一个姐姐邀请龙阿姨留在海南。在选购日用品时,“龙阿姨”突然听到附近广场有人在跳《一晃就老了》。“那是我最喜欢的歌。我跑过去,不假思索地一起跳了下去。”那天晚上,数百人来看龙阿姨跳舞。在同一个场合,有人放了一段这个可爱的奶奶在Tik Tok跳舞的视频。

“当我跳舞时,我觉得自己更年轻了。”“龙阿姨”说她的舞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动作,都是随着音乐的节奏随意起舞

动的。


但就是这样“不那么专业”的舞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们。在海南万宁的兴隆华侨广场,每晚六点半都会聚集成千上百人,上至坐着轮椅的老太太,下到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特意来看“龙姑姑”跳舞。在那里跳舞的男男女女们,甚至自己掏钱专门买了一个供“龙姑姑”跳舞用的音箱。


有一位阿姨在看“龙姑姑”跳《梅花泪》时,激动地上去紧紧拥抱了她,潸然泪下。或许,这就是舞蹈的魅力吧。


“龙姑姑”有着她这个年纪鲜有的热情和活力,看她跳舞,快乐会传染。


| 姑跳得不是舞,是对生活的热情


无论对待跳舞还是生活,“龙姑姑”都毫不保留,倾尽热爱。


年轻时候的“龙姑姑”


她喜欢跟着年轻人去喝咖啡和奶茶,她喜欢新潮的打扮,常年穿运动装和潮牌卫衣,跳舞时灵活的动作、极强的律动,完全有slay 全场的感染力。


一个妈妈说,两个儿子住寄宿学校,每次回家时都会问自己要手机,看“龙姑姑”的抖音。


在武汉,一个84岁的老太太每天睡前要看“龙姑姑”的抖音视频,她60多岁的女儿还专门跑到一档综艺节目录制现场去找“龙姑姑”,替妈妈追星。


如今,“龙姑姑”的抖音粉丝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日韩的一些粉丝也不远万里来看她。虽然他们年龄不一,身份不同,职业各异,可是一个又一个模仿“龙姑姑”跳舞的视频摆在那里,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儿子觉得跳舞太累,劝“龙姑姑”好好安享晚年,少折腾了。但在“龙姑姑”看来,年龄对她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她不关心养生,也不去操心烦恼事。直播间里随手拿起一块手绢光脚就跳起来——她活得简单,精彩,快乐又充满活力。


“龙姑姑”跳得不只是舞,更是对生活的热情。每一个人,都会被她的生之耀亮深深打动。


这样的奶奶,谁不爱呢?


(光明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