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人类无尽活动的编年史。繁华与破产,有序与无序,记忆与失忆,是无穷无尽的虚幻。做过的事以后再重复,做过的事以后再重复。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2018年信用债市场的屁话。
1、违约债创历史新高,然而信评同志却很迷茫
2018年,货币市场被母亲呵护。除了几个时间点,首都狗甚至还经历了一段时间传说中的“自然平仓”,虽然这两天鸡飞狗跳过新年。
虽然第二、三季度回报率略有回落,持续时间策略也不太实用,但总体来看,第四季度惊喜礼物中的一些老司机还是选择了原谅自己的好表现。
只有信用评级狗从年初到年底都在担心(除了大部分AAA国企)。从年初开始,非典型房企洪钟股份与大公国际撕毁,非典型城投云南国资逾期,有经验的老司机都觉得这是风险大的一年。
2018年全年,债券违约118只,违约金额合计1154亿。这还不包括违约主体的未偿债券,如丰裕的85亿债券和私下展期的违约债券。比如现在还不清楚是不是违约的宏大计划。
债券市场首只违约公募债券发生在2014年3月11日,2014年至2017年,4年间共发生违约债券122只,涉及金额860亿。如果算上未到期的违约债券,2018年违约的数量和金额远远超过了破局以来的总和。
有人说这是此前债券市场快速扩张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中国债券市场成长的必然阶段。
我只是希望这些违约和违约后的处置能给监管、中介机构、发行人和投资者带来一些启示和警示。
2、民企违约前赴后继,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8年新增违约主体43家,其中民营企业37家,其余6家被wind标注为国有企业。除了六师和省房是正经国企(两者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外,华阳、美兰、中科建设、市六局心里都有自己的音乐。
我们的信贷市场分为两部分。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有政府的隐性背书,而民营企业在获取信贷资源方面自然有劣势,这是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的。因此,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的信贷紧缩时期,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冲击首当其冲。
不知道上峰在下达“积极退表外”行动方案时,有没有衡量过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如果有人敢说“不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这种环境下真的很难生存和成长。
然而,穷人一定是可恨的。这里省略了八个案例,三千字。
3、上市公司丑态毕现,是时候杀几只鸡了
过去上市公司的债券违约也有几次,比如第一超日,后来中科王云、珠海中富、亚邦投资等。虽然中间有过波折,但由于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其所在的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上市公司的外壳还是很有价值的,很多老司机一度认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光环。
然而,自2017年12月保以来,上市公司的债券违约在2018年变得势不可挡。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从信贷市场蔓延到股市,两波叠加,股票下跌引发质押融资崩盘。
过去那些靠讲故事、吹牛的企业,纷纷展示自己的原型。一些曾经的明星公司真的是又丑又丑,比如最近的伊尹股票,就是典型的跨境资本运作失败案例。
如果说非上市民营企业涉嫌财务造假,市场现在已经上市很多年了
的明星企业的财报都开始投不信任票,这特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4、首显AAA评级违约,眼看他楼塌了
从AA+到AAA用了1年,从AAA到B用了96天,建立在神秘力量之上的海市蜃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沪华信违约债券(含未到期)接近300亿,是2018年当之无愧的雷王。作为一家出事之前AAA评级的发行人,不少机构还是能够入库的,目前已知的持仓机构超过100家(只)。
事后跟不少老司机做了交流,大部分认为很多机构之所以持有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比如Y老板神秘的背景,能够做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贸易,必然背后有神秘力量的支持,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储备方面。
甚至很多人认为,二级交易活跃,只拿点短期的债券,应该问题不大吧,可是第二天老板就被带走了。
这个违约案例告诉我们,对于看不懂的商业模式,明显有瑕疵的财务报表,神秘的公司治理结构,多一份谨慎总不是坏事。
5、评级公司最严处罚,不过是为行业背锅而已
老关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大公也为行业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分析师,这个我们不能否认。但枪打出头鸟,大公那事过于极端,其他不好挑毛病,这个一抓就准。
大公被查,有一家应该松了一口气,要论节操,大家半斤八两,至于为何会形成这个结果,是多年的积重难返,老关不过是为整个行业背了黑锅。
但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发行人希望尽可能提高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持仓机构也希望自己持仓债券被上调评级,主承当然乐见其成,而弱势的评级公司最终选择了低头。
过去看过的那本书中有一句话:评级公司的存在,通过对企业经营、财务和公司治理的持续监督,以及升级和降级触发条件的设定,能够让企业清醒的认识自身和有效的限制企业承担过多的风险。
然而我们的评级公司除了成为发行要件、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之外,沦为了买卖评级的元凶,而获得高评级的发行人,真的幻想自己可以牛逼到,没有借不到的钱,没有滚不下去的债。
6、可转/交债首现违约,可进可退最终无路可退
过往可转债、可交换债这类附带看涨期权属性的混合债券,被认为是可进可退,而今年在股债双重打击下,貌似只有退路,没有进击,甚至退路也没了。
7、城投债券金身不破,没有卖地解决不了的债务
这一段是最不愿意扯淡的,毕竟今年毙掉那么多城投债,然而还是低估了地方政府保卫面子的决心。
这块哪天专门扯淡。
8、地产债券颠簸前行,明年又是一条好汉
今年违约债券主体中,涉及房地产业务的有中弘、华业、新光、上陵、银亿,但这几家没有一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房企,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中也就仅有个别几家传出非标逾期等传闻,公开市场的债券,风平浪静。
二毛年初一直叫嚣做空螺纹钢,他觉得地产销售和投资在二三季度肯定会出现明显下滑,逻辑是居民加杠杆空间变小,三四线棚改消退,房企融资紧张,大概率会放缓投资步伐。
这种预期迟早会打压一度毛利超过1000元/顿的螺纹钢价格,然而形势比人强,居民加杠杆超预期,房企快周转带来现金回笼和投资韧性,螺纹钢从4月一直涨到8月,最后二毛爆仓了。
就连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杠杆的闽西房企,一直稳稳当当,还不断地发行新债。二毛的小金库在股票下跌和期货爆仓的双重打压下,已经没几个子了。
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保就业的口号约喊约响,11月单月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经为负,一些地方已经迫不及待的拿出夜壶,尽管遮遮掩掩欲盖弥彰,但那股气息越来越重。
本文源自谈天说债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