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人们的“钱袋子”,让人们的投资、理财、保险购买更安全,北京银保监局近日结合部分典型案例,提示六类突出风险。
从信用卡“黑中介”到“股权众筹”名义下的非法集资,从保险“飞单”到“代理退保”,在个人投资理财中,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招入。
快来看看北京银保监局是怎么教你防雷的。
提示1:“股权众筹”,是金融创新还是非法集资?
案情简介
某互联网金融圈一家备受瞩目的投资公司声称,其运营的网购商城APP估值已达数百亿元,即将在海外上市。
公司以“金融创新”为名,接受全国投资,5000元起,无上限,承诺按年化收益率12%分红。如果三年内无法实现上市目标,公司将全额回购股份。
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在网上商场兑换商品获得高分。如果能引入其他新投资者,也能获得现金奖励。
公司成立仅两年多,就吸引了全国40多万投资者,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
但公司突然以增资扩股为由停止向投资者回笼资金,大量投资者聚集在公司办公室要求撤回投资,却发现已经走空。
案例分析
公司打着“股权众筹”的旗号,非法吸收公款,进行不同级别的返利,下线。
这类非法集资案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打着“低风险高回报”的口号。第二,资本补充的方式是拆东墙补西墙。三是发展线下,建立金字塔式投资者结构。
风险提示
远离非法集资,做到“明”“白”“见”“问”。
安全了。认清自担风险参与非法集资的原则。
两个白人。首先,要明白非法集资的本质是“你要别人的利润,别人要你的本金”。其次,要明白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
三,看。看工商登记信息;二是看相关企业是否获得了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批准;第三,看相关企业过去是否有违法行为记录。
四个问题。询问自己是否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有关部门企业或产品信息三问;四问:发现或非法集资后如何维权。
提示2:警惕办卡“黑中介”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案情简介
大学刚毕业的小王,在CBD某高档写字楼前台工作,实际月收入3000多元。
一位信用卡中介小张前来“扫地”,主动提出帮小王申请一张高价值信用卡。很快卡到了,额度20万元。小王先后通过小张申请了多张信用卡,总授信金额80万元。
透支100多万后,小王资金链断裂,收入和家庭状况都无法承受高额还款。
风险提示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规范用卡行为,必须远离非法中介。非法中介收取信用卡金额5%-20%的手续费,信用卡金额2万元的信用卡将支付1000-4000元的手续费。
第二,取现和分期要谨慎。使用信用卡提取现金或分期付款将产生利息和手续费。取现利息一般按日计算,利率为万分之五,相当于年利率18
.25%。此外还有取现手续费,一般为取现金额的1%-3%;账单分期也要支付分期手续费,如果按12期分期付款来计算,实际手续费可达7%以上。三是盲目消费要杜绝。
提示3:莫被“小利”蒙慧眼远离“人头贷”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协助办理贷款”,许诺“好处费”等欺诈手段,哄骗或诱骗消费者办理“人头贷”,最终达到骗取贷款资金的目的。
风险提示
为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远离“人头贷”骗局,要提高防骗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出借身份证件、个人信息、银行卡等,不随意签署空白借款合同。
要检查核实贷款公司及借贷业务是否正规,仔细阅读借款合同条款,知晓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珍爱个人信用记录。
提示4:“代理退保”,是正当维权还是非法牟利
代理退保本是正常的保险服务。但是,近期保险市场涌现很多代理退保的“黑产团伙”,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煽动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从中骗取客户支付高额费用。
常见的诈骗手法如下:一是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二是对保险公司及其保险产品进行诋毁,告知投保人继续持有产品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怂恿客户退保。
三是诱导投保人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电话等方式修改联系电话,授权不法分子为其办理退保手续。
四是收取较高比例的费用,或鼓动投保人另行购买所谓的“升级产品”。
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1、认真核实来电人身份。
2、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3、谨慎办理退保。
提示5:擦亮眼睛,谨防保单变“飞单”
保险“飞单”指的是,保险公司的个别从业人员为牟取私利,诱导甚至欺骗保险消费者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可能导致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
该行为通常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保险公司既有客户为目标。二是以保险公司为其非法销售行为进行背书。三是以高收益为推销噱头。
如何避免风险?
1、认真核实营销员资质。
2、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认产品属性。
3、不受“保本高收益”迷惑。
提示6:理性消费,正确了解和使用“退换运费险”
消费者在日常网购消费时经常使用的退换运费险,一般由买家购买,在出现退换货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由保险公司承担运费。
由于此险种全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投保便捷、保费低廉,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往往在订单页面直接勾选,并未对保险条款进行认真阅读,对保险责任、免责内容、理赔金额、保险期间等合同内容并不清楚,理赔阶段容易产生纠纷。
如何合理使用退换运费险?
1、了解购买需求。
2、合理比价。
3、重点关注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范围和免责条款。
4、了解投保和理赔流程。
看完上面几个“大坑”。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在购买银行理财或保险产品时,有哪些基本的操作要领?请往下看,小编为您准备了精华版。
轻松理财三部曲:一看、二问、三匹配
一看产品资质。消费者可依据产品专属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正规产品信息。
二问。一问产品期限。一般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等固定期限类理财产品以及开放式理财产品。
二问相关费用。应提前询问产品在购买、持有及赎回过程中是否产生相关费用,避免因未考虑费率因素,误判理财产品实际预期收益水平。
三匹配。一是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相匹配。二是理财需求与产品流动性相匹配。三是理财偏好与产品投向相匹配。
做到“四看”,明明白白买保险
一看需求。人生不同阶段,面对的风险不同,保险需求也有所差异。一般,年轻时候偏重家庭经济责任;中年偏重子女教育储备的养老储备;老年时候偏重养老和健康护理等。
二看产品。通常,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定期寿险等保障成分相对较高,可以购买此类产品转移突发风险带来的损失;分红保险、年金保险等具备储蓄和投资的功能,有子女教育和养老规划的需求的消费者可以考虑。
三看收入。一般来说,保费支出在年收入的5%~15%之间为宜。
四看条款。购买保险时,消费者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于不清楚的条款应要求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履行说明义务。尤其是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对能够获得保险金意义重大。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