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国工业网记者刘旭
在辽宁省营口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8层楼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求职者,但在这里求职的有9.3万人,其中有一半找到了工作。园区内,2400多名年轻人正在为百度、新浪、小红书等企业提供各种创业岗位。住在电商区,主播在这里卖营口大疆等调味品……这里入驻的知名企业有149家,来自全国各地的20.2万自由职业者在这里就业。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共享机制允许外部智力资源不落户,营口也可以利用。”营口市站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营口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李伟说。
不要什么都问,要问你用什么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李南柱喝着四川达州市的咖啡,赚着成都公司的钱,辽宁营口代收代缴了一些个人所得税。李南珠,项目管理运营经理,家住达州。2020年3月,她注册成为工业园区“云会员”。经过人脸识别和实名认证后,她与工业园区第三方运营商签订了电子合同,开始自主选择和承包甲方送来的项目。
“我和调度企业有合作关系,我交社保。第三方运营商为我们购买意外险。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工业园区有专业的法律团队帮助我们解决。”李楠竹称自己是“个体户求职者”。
园区成立以来,已引进新浪、小红书、贝壳链家等23家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入驻,全国20.2万名自由职业者,甚至博士后研究中心,通过“云会员”的方式实现联动。在营口在线兼职创业成为他们的选择。
自2019年10月28日开园以来,园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政府出资搭建实体平台,国有独资企业——营口钟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公司负责日常管理,民营企业——辽宁任锐普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负责站前人才市场运营。
辽宁山创科技有限公司近12个月缴纳税费70多万元,在整个工业园区排名前十。增值税、维修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的财务人员只需要检查一下,然后动动手指。在产业园服务方面,台湾“小莹二”嵌入了产业税收筹划模型,已经计算出企业应纳税额和可减免的税收,实现了“工、财、票、税、档”一体化管理。
“掌柜”免费为信息能力较弱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搭建“用户生活收款身份筛选审核”“短信验证实名认证”“电子签约”“银企直连一键生成”等平台,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产业集聚形成良性循环
从事电商行业的贺东,在北京等大城市打拼了7年。回到营口后,她担心自己会“降级简历”。回来后发现,营口工业园聚集了新媒体、短视频、丰富完整的全流程供应链和设备齐全的直播设备,关键是赚的不比以前少。新商业形态的融合成为她重返营口的首要因素。
另一个因素是创业环境。贺东做直播需要播音辅助、现场控制、运营策划、客户服务等多种人才。但在工业园区,她可以邀请大城市的优秀人才来营口兼职,甚至在当地的直播培训基地也能找到这样的人才。
当初,任锐集团只在营口建立了一个四级网络。现在,在印度河的推动下
“大企业入驻越多,云上的自由职业者注册越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越大。”李薇说。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完成营业收入70.84亿元,实现税收4.45亿元。留在营口的税收用作工业园区的运营费用和企业的奖金。作为产业引导基金,形成“造血-输血-再造血”的良性循环。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大规模、高质量的服务,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李伟表示,接下来,产业园将在实现云成员“一网运行”、招商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目前,工业园区正在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税务局申报,连接工商登记界面、省税务局登记申报界面等。完成集群注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系统的上线运行。打开
通行业准入绿色通道,多部门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审批。完成个体工商户线上集群注册、集群注销、税务登记集群注册、集群注销,“手机端+客户端+园区数据中台+税务局(市场局)”协同监管形成的大数据平台,真正实现服务全国新经济企业“一网通办”。招商引资方面,产业园计划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成立招商办事处进行全国网络布局,利用服务优势、技术优势、行业口碑优势,与当地协会或影响力企业合作招商。继续保持与北京行业协会、上海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将央企、国企、上市公司为主要目标,继续攻关全国人力资源100强企业。
“升级园区发展体制机制也是实现产业园完全企业化运营的关键步骤。”李巍介绍,产业园已经聘请咨询公司对新经济线上产业园估值,完成估值以后计划实行企业混改。通过向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实现企业盈利,改变财政承担国有企业费用局面。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