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算不算上市公司,哪些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本报记者常晓宇

8月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

2009年10月30日,肩负服务创新和成长型企业使命的创业板启航,首批28家公司率先出道。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当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800家(847家);2021年8月4日,创业板“新兵团”跑出“加速度”,在创业板开盘的近4300天里,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

截至2021年8月4日,创业板公司数量占a股公司总数的22.55%,总市值13.5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5.86%。AVIC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成立以来,坚持板块导向,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效对接资本,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记者统计,在1000家创业板公司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的有915家,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的有586家,分别占92%和59%。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他a股公司。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公司总数占创业板公司总数近50%。

R&D投资是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创业含金量的硬核指标。2009-2020年,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累计R&D投资总额为4972.79亿元,板块公司整体R&D力度持续加大。此外,创业板打造了科技创新与创业有机融合的广阔平台,涌现出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董忠云认为,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成长空间,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活力。

上市公司数量的稳步增长,离不开适合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创业板自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点的制度尝试和创新。比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小而快”私募机制、行业信息披露指引、退市制度改革等。

在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过程中,深交所不断优化持续监管规则体系,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构建简洁高效的规则体系,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强化公司治理,把握“关键少数”,增设风险提示制度,引导公司报告好消息和坏消息,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此外,应收紧中介机构的责任,创业板规则应明确保荐人的核查义务,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

“深交所认真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持续优化持续监管基础制度,着力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四川金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立制度”是不断夯实法治基础,是创业板快速发展的基石。“不干预”是指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激发上市公司发展活力,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零容忍”就是大力净化市场生态,对违法违规者精准“亮剑”。

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仍在“进行中”。“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创业板在充分吸收科创板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将继续推进注册制探索,为服务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为下一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探索更清晰的路径。

对于下半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起点,董忠云给出了两个关键词,即“完善询价机制”和“完善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询价机制,激发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交易体系,持续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和活跃度。”

“一个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不同行业改革的协同效应。”陈力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板与NEEQ的合作,帮助更多有潜力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

(编辑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