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一栋两层楼里,是波尔淘宝店的仓库。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里出发,沿着318路骑行到拉萨。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每年7、8月是318国道川藏线最不可预测的季节。一路上的蓝天和草地,瞬间就能变成雷暴和泥泞。然而,雨季带来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并不能阻挡骑行爱好者对拉萨的向往。2014年以来,每年有近5万人踏上这条“天路”,体验骑行的艰辛与快乐。
淘宝店的出现,帮助了新华村的老银匠找到了新的市场,改变了他们过去靠炉灶和银器谋生的方式。
这是十年前没有人敢想象的盛况。当时只有少数专业人士和绝望的冒险家敢踏上川藏线,这是中国浪漫的精神之旅。直到2009年,“西藏淘宝第一店”上线,以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力量改变了这一切。现在,不到5000元就能乘坐川藏线,是前淘宝时代的一半。
40岁的波尔是国内自行车圈的名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517318波尔商店”提供各种骑行需求,包括策略、背包、手电筒和头盔。与波尔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了大量的户外骑行淘宝店,共同构成了骑行进藏的信息和物资枢纽。
通过淘宝平台,原本专业的骑行策略和装备现在人人可及。之前几乎不存在的“骑川藏”,是淘宝创造的。这些淘宝店聚集了无数普通的骑行者,这群人甚至点燃了川藏线两侧村民的生意。
据悉,淘宝展现个性,帮助普通人发现新奇场景,进而带动线下行业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像——这样的创作在淘宝上随处可见,“川藏线”的变化只是一个例子。从山东菏泽的服饰到洱海的银饰加工,从江苏灌云的内衣小镇到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这些都是淘宝不断创新的生动注脚。
普通人在淘宝上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在这里找到新的场景,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在淘宝的带动下,各种线上线下行业不断融合、重塑、升级。各种力量聚集在淘宝,这15年深刻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进藏淘宝第一店”,把“天路”拉至人间
2009年,从国企辞职的自行车爱好者波尔在淘宝开了“517318波尔店”。第一款产品是他自己的“川藏骑博二攻略”。在《攻略》中,四川和西藏的2100公里自行车赛首次实现了标准化。行程固定为25天,沿途标注了补给点和住宿点。除了攻略,波尔店主要经营西藏所有与骑行相关的装备,被藏民誉为“西藏第一淘宝店”。
波尔店的出现,打破了信息壁垒,提供了标准化的出行策略,打破了川藏线的神秘,大大降低了骑行者的心理门槛。同时,骑自行车的人可以通过淘宝店方便地获得材料和用品,降低了实际成本。现在从波尔店开始,预算不到5000元就能完成川藏线,成本几乎是前淘宝时代的一半。
与波尔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了大量的户外骑行淘宝店,共同构成了骑行进藏的信息和物资枢纽。在成都,为藏族游客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淘宝店不下十家,其中以波尔店规模最大。
围绕这些淘宝店,他们组成了一个社区,交流讨论,总结了更多的信息,开辟了更多的路线。从山村出来的年轻人和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大学生,可以借助淘宝征服“天路”,甚至衍生出“新玩法”,通过直播赚取奖励。“川藏单车热”逐渐成为一种气候、一种产业,其规模效应甚至带动了沿途的经济发展。
很多沿线的藏族人,原本只靠松茸、虫草、牦牛为生,现在都转向了以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收入大大增加。甘孜藏族村香可宗的一家藏族客栈,年收入近百万。络绎不绝的骑行者也从外界带来了信息。受此影响,客栈老板的三个女儿都走出藏区求学上岗,从而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新
华村老银匠的淘宝生活:从“讨生活”到“单子排到半年后”把318国道从“天路”拉至人间并不是个例。在联动线上线下、开辟全新产业生态的过程中,淘宝成了每个人开启互联网生活的入口。
在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有一个新华村,这里住着一批老银匠。这群曾经踏雪过山的老匠人,一边守护着千年传承的技艺,凭借“一张打”的盖世绝艺笑傲江湖,一边则用互联网和淘宝店,把自己的匠心和手艺传向世界。
在开淘宝店之前,新华村的老匠人几乎都有挑着炉子,在川、滇、藏等地区打银器的经历。直到银匠村和互联网经济相结合,这群老匠人才不用走村串户讨生活,而是在家潜心修炼,传承技艺。老师傅寸之昌表示,他每天只能打一只手镯,全年无休也就365只,“很多时候客人的单子都要排到半年之后。”
一方面,淘宝给了新华村老匠人这样的卖家群体展示古老绝技的平台,让他们开启全新的互联网生活;而在另一端,淘宝凭借个性化推荐等技术,把这种几乎快不为人知的技艺和产品精准地传递给用户,创造了大量新的消费需求。
义乌全民电商背后,是淘宝驱动的产业升级
而在一些原本产业发展就较为完善的地区,淘宝的不断创新也带来了新变化。像浙江义乌,淘宝的驱动正在重塑线下业态,帮助实现产业升级。
在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实体摊位和淘宝店铺已经成了不少商家的新标配。线下的庞大市场规模奠定了线上交易发展的基础,义乌正经历着从全民经商到全民电商的转变。
朱庆玲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一位店主,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小隔间里,陈列了超过8万种不同的小饰品。
2005年,朱庆玲开始在义乌专注生产欧美饰品,随后几年在1688平台发力。目前,朱庆玲创办的奈珠饰品厂,承接了淘工厂的业务,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淘宝上很多爆款饰品,就出自奈珠饰品厂的工人之手。
河北保定人王龙飞和父亲在义乌经营着健身器材生意,2010年,在朋友的鼓励下,王龙飞把生意做到了淘宝店上。“我们的很多商品在一些县级市、农村根本找不到,没有电商的时候,大家可能就算了,不买了,但是有了电商,潜在的需求出现了,也更容易被满足了。可以做的生意总得来说还是变多了。”
在淘宝上,王龙飞第一次认识到,和消费者打交道,不仅要做生意,更要做服务。通过淘宝平台,王龙飞能更好地与消费者接触,分析他们的需求,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终甚至聚拢起了一批粉丝。到现在,王龙飞的淘宝店销售额已经超过了父亲的实体店。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义乌全市电商交易额达2220亿元,同比增长25.30%。人们印象中的小商品之都,正借力淘宝开拓新的市场,成为产业升级的新样本。
15年来,淘宝早已脱离了电商平台的传统定义。借助个性推荐、淘宝头条、淘宝直播、微淘等技术、产品创新,淘宝更好地连接了消费者与内容、消费者与商家、商家与内容,创造出一个个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
这些发生在线上的创新,通过淘宝的巨大商业影响力进一步辐射,驱动着线下产业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