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有一团火!
昨晚,小米发布了一部关于小米创业的纪录片。用半个小时讲述了小米八年的故事,小米在另外八年经历了无数波折和磨难。与此同时,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米内部图片也被发布。
雷总句:我不想做一个骗人的人。我真的看到我的老米粉在流泪。
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小米的成长,也反映了米粉(或我)对小米的态度。
早期的小米进步神速,攻城拔寨。“快”字击倒了所有对手,压倒了所有舆论和质疑。一点也不漂亮!
当时的米粉都疯了,他们和小米一起胜利了。大家都看好小米,所有抹黑小米的言论在我当时作为学生的眼里都是无法容忍的!因为我把小米撕成碎片是常事,谁说小米不好就是水军!
我跟着同城的米粉参加小米的各种线下活动,甚至走出了江苏,和全国一样疯狂的米粉享受着他们的美酒。
那时候的我,单纯而疯狂。小米在我眼里是神话,是下一个世界的第一!当然,这只是时间问题。
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销量大幅下滑。当然大家还是很乐观,认为不会对行业造成伤害。四季度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然而,直到2016年底,小米用数据打了所有狂热米粉的脸,也打了自己的脸。朋友开始抬头,原本不乐观的线开始爆发,小米产品线定位错误。
误,供货越来越吃紧。这时的小米一路下滑,无数的问题暴露出来。原本不看好小米的、甚至看好的小米的人士,开始质疑小米模式是否已经到头,整个业界一片唱衰。小米要完了!
这时的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原本如日中天的小米为什么一下子就成了这样?
我被迫冷静下来,我开始思考小米的问题所在,思考小米的未来。
我开始与朋友不断地探讨小米的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弊病,开始研究小米的产品线与思路,开始去接触当初的敌人“友商的粉丝”,去听取他们之于小米的看法。我开始尝试去接受一些看上去真的很难受的言论,去思考为什么会这么说。
作为一个米粉,我开始变得成熟。小米真的没有我当初认为的那么强大,小米真的还很嫩。

2017年,小米第二季度销量陡然上升。这个成绩,疑神疑鬼了一年的我是怎么也不敢相信的!可笑的是我甚至一度怀疑小米是不是数据造假了。可是满天的数据,各种新闻彻底打消了我的质疑。小米真的“起风了”!雷总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销量下滑后能成功逆转,除了小米。”确实,小米做到了!
我2017年下半年的乐趣就在于每天扒指头算小米今年能不能卖到王总的“一个小目标”。虽说小米终究没有卖到一个亿,但9000万+的销量也是振奋人心。但是即便是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我狂热的心态却早已不在了。
我知道,小米依旧存在着各种问题。
年初招股书中,2017年7400万红米的销量触目惊心,这让我开始思考性价比模式的弊端和发资金不足的问题;MIX系列的短板严重与销量低迷,note系列的高端梦暴死,这让我开始思考产品力与品牌影响的问题;小米在全面屏起大早赶晚集,别家已经开启刘海时代,小米才开始普及18:9,这让我开始思考产品是否要要紧随潮流的问题。
我思考的远远不止这些。
我在想,小米是否能够做到自己吹下的“十个季度重返第一”这个牛逼;Nex与Find X口碑上天,小米MIX 3是否能反将一军;澎湃S2在起起伏伏中,是否还能赶在中兴事件的风口上一飞冲天。
如今小米上市了,小米有钱了,股票从17块港刀一路飙到22港刀,我开心地像我就是小米股东一样。看着娜娜、张宇参加了庆功宴居然莫名有些嫉妒,我也想去分享这份属于小米、属于米粉的喜悦。

2018年至今,我开始尝试去将自己思考的东西、将我的想法、将我关于小米的动态写下来。我想用我的文字去让更多的米粉去理性思考,去直面小米的问题,同时也尝试去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小米,喜欢上那个普通话永远讲不好的雷总。
我默默地看着已经500+关注的“小米挚友”专栏,看着自己一个一个攒出来的关注,我所坚持的“理性看待,热爱小米”的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看着群里的米粉们每天坚持打卡“上下班”,虽说很想笑,但是我突然觉得我这个米粉当的真不亏!
我爱小米,但是我不再狂热,我会努力将自己变得理性。
自2012年起,小米伴随我6年,我还会继续去学习,继续“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