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企业降低成本的措施有哪些,成本分析怎么做

引导阅读

即使产品看起来很有可能亏损,但只要剔除沉没成本后不亏损,还是会有所贡献的。

作者:王胜勇

企业产品的成本构成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原材料、人工和制造成本。即使进一步分类,加上直接原料、间接原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仍然没有跳出上述分类的圈子。其中:原材料是大家理解的构成产品的材料;劳动是投入生产产品的劳动,其中大部分是劳动者的工资;制造成本是投入到产品生产中的制造成本。

一般来说,企业在划分产品的成本类别时,会将原材料、人工和成本划分为以下几个细节。原材料包括构成产品的材料;劳动是劳动者的工资;制造成本是生产产品的成本,包括低值易耗品、工装、夹具、模具、五金工具、零配件、电、水、厂房设备折旧等。这种分类似乎没有错。对于总成本的控制,可以说计算某一类别的减少对总成本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对成本项目进行分类,有的放矢。当投入成本无法划分时,可以理解为归入其他,或者全部归入制造费用。俗话说,会计核算后收不到的费用不能是其他的按一定比例分摊,否则肉烂在锅里。

这种方法看似无懈可击,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引入另一个概念,即成本可以根据变化程度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就会变得更有意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启示,在于下面的公式,它提醒我们,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产品的成本降低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成本结构的占比也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这些之后,深层次的成本控制就会水落石出。毕竟企业更关心的是产量和利润的关系!他们在关注绝对成本降低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相对降低。

什么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与产量增减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

比如有时候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可能并不因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产量的减小而减少,是一个固定的值,至少在没有新的投入之前是一个定值,或者在这个定值上下偏差很小。变动成本则不然,它在关联的范围之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的增减。比如产品使用的某些零部件,产量越大用的越多。有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认识,就有了计算产品盈亏平衡点产量的公式。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固定成本/(产品售价-变动成本)也就是说,当企业在这个产量时,所赚取的利润恰恰等于投入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总和,不赢不亏;当大于这个产量时企业盈利;当小于这个产量时企业亏损。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减少固定成本,提高售价,减少变动成本都可以降低盈亏平衡点的产量,缩小了这个产量就相对地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于是成本控制的玄机就出来了,我们应该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应该利用这个角度对企业产品的成本来个重新的审视,原来的分类不是不重要,但能够从材料、人工、制费三大要素中提炼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能够将其严格界定意义必会非常重大。




比如材料成本中是否不全是变动成本,是否有不随产量而变动的材料领用?人工成本中,如果我们不管产量的大小都要给工人发一定的岗薪,缴纳一部分医疗保险资金等,这些都可算为人工当中的固定人工成本;在制造费用中,工装夹具、刀具等有些是和产量相关的,有些是不相关的,都可以将其纳入固定和不固定进行分类。在控制成本、计算盈利这个目标上,区分固定和不固定成本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剥离是关键所在。当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有时也是动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何把握确实存在很多技巧。有些书籍还提出半固定、半变动成本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确确实实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些成本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是随产量的提升而提升,当打破这个产量或者这个平衡时突然增加或减小,这是间歇性的变化。比如产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就需要增加新的人员或设备,这就需要在新的状态下把握成本。




你还会在这种剥离的过程中真实地感觉到,固定成本不固定。随着产量的增加,每个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在缩小,尽管总量不变化;而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每个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固定,尽管总量在变化。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需要大量细致的统计分析工作,手工是个痛苦的事情,反复的演算,海量的数据,根本不可能。而应用ERP系统管理的企业,却使这种工作变为可能,ERP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具有庞大的数据计算功能,而且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还具有比较超乎想象的智能化功能,非常适合动态管理,你可以在某些预设的数据环境下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演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进行对比。例如:以上公式有四个参数,不同的企业,这四个参数是不同的,即便相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不相同的,每一个参数对另一个参数的结果影响程度都不尽相同,在成本总和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结构不一样,最后的盈亏平衡量也悬殊巨大。这种变化确实微妙,只能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分析中你还可以引用一些更有趣的成本概念。沉没成本和增量成本;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决策成本和非决策成本;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项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那么与此相对应,如果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如决策前已经支出的成本,或者已经承诺支出的成本,决策对它没有影响,即与决策无关的成本),那么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在管理决策中,增量成本属于相关成本,是必须考虑的;沉没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是在决策中一般不予考虑的。同样,原来投入的沉没成本现在是不可控的。




经过上一轮对概念的认识,我们就会很有把握的认识到,不管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以再区分出沉没成本和增量成本,比如前面描述的厂房设备折旧,这些就是沉没成本,属于非决策成本,原因在于它们是决策前已经支出,属于预先投入的成本,不管你的产量如何,都要提取,它所发生的总量是不可控的,但你可以通过产量的加大来进行单位产品分摊。在产品定价决策时可以不去重点的考虑,即便是考虑,也是应该将其纳入贡献的范畴。因为,不管你生产不生产,不管你生产什么产品,这些固定的成本都已经投入,现在都需要提取,这是预先利益的收回,当新增加量生产时,只会使其他产品的单位沉没成本减少,这就是新投入产品的贡献,哪怕该产品看起来可能亏损,但只要剔除沉没成本不亏损,它仍是有贡献的。这也正是有许多厂商产品定价时科学打折的关键所在。




对于成本一些概念的明确和认识,是企业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分类,企业的成本控制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的企业,认为成本就是两种消耗,一种是时间消耗,一种是物料消耗,控制降低这两种消耗就达到了降成本的目的。当然,这些工作还必须是在企业有一套能够提供数据支持的ERP系统中进行。




有些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工作,将相关的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有目的地纳入定额管理,严格去界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界限,就是基于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