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技术是美国企业融资的关键,而欧洲企业主要重视设计和品牌,而日本企业则依靠顶尖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但近十年上市的中国公司,基本上都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模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的宏观环境下,很多企业都想借助资本的翅膀腾飞。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能吸引投资者兴趣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划分优势资源或专业领域。笔者从多年来服务和研究的客户案例中总结出五类成功融资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向,供创业者朋友参考。
01
精准定位的寡头模式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凸显战略定位的重要性,通过打造新品类或在现有品类中精耕细作,成为许多传统企业的明智选择。实施这种模式的企业非常重视品类建设,长期专注于一个狭窄的领域。他们极度专业化,脾气暴躁,最终积累独特的资源,有明确品牌意识和高度忠诚度的客户群,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寡头或隐形冠军,甚至希望孵化成独角兽。比如店(第一股休闲零食自主做,15年专注休闲零食)、谭木匠(28年全球一梳)、兴隆新材料(37年白炭黑产品)等企业都实施了这一模式,并获得了有效融资。
02
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模式
客户大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的数字资产,全球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消费大数据价值远未完全释放,数字资产价值仍被低估。“大数据互联网消费”模式下的企业将数据视为核心和最重要的资产。建立了一个关于消费决策和购买结果的大型信息数据库。企业收集的消费数据不仅是企业经营的过程资产,也是经营的结果之一,也是企业优化经营的重要决策依据。比如,陆金咖啡(成立18个月后,就创造了全球最快上市记录。每一杯咖啡都有自己的消费、社交和裂变属性,其模式足以复制到各种刚需和高频产品企业)、于佳卉(第一款面膜,皮肤管理大数据,以淘文化为背景,运营客户消费数据为核心数字资产,实现快速增长并获得融资实现上市)、Tik Tok(日本),
03
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从种业、种植(饲养)、收获、加工、销售、物流、回收的全产业链利益整合。如隆平高新(全产业链覆盖)、三江源虫草(一个品牌引领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带来一个产业,一个品牌致富,一个品牌造就一个企业)、萨菲亚鸭(现代鸭肉产业链企业)、国秀食品(全国出口水果罐头产业链龙头企业)等企业建立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利益共享机制。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企业
04
文化+标准化连锁/托管模式
高度标准化的操作,快速复制扩展,自我复制能力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基础,一系列以标准化运营和连锁复制为发展驱动特征的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逐步演进。在价值至上的时代,如果文化能够体现为独特的价值,物化为高价值的产品和场景,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强大。比如现代中国茶叶店(一种具有标准化特征的新中式茶),据说是一个外国粉丝,拿着两张票就为了在长沙喝杯茶,复制能力很强,有的街道每隔50米就开一家。)、超级文和友(大城市的主题公园)、上海阿姨(上海一家专注健康、现酿奶茶的连锁奶茶品牌)等。
05
体系驱动的自运营商业模式
中国有大量依赖创始人或创始人核心团队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发展要突破这种依赖,因此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自我驱动机制,形成个人和团队卓越的驱动效应,全员合伙制或持股的卓越绩效运营体系发展的驱动机制,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比如华为的股权激励模式,永辉超市(公司出钱,员工创业,工资有保障,利润50%)。)、学习与思考(线上线下都建立了K12教学培训产品和服务良性运行的驱动体系)。
">除了上述商业模式之外,还有许多的商业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1)“加码”模式:通用电器、御银科技、益生康健、“劲道”健身俱乐部;(2) “产品+股权”模式:冈本安全套、百丽鞋业、明丰钻石;
(3)“主业+投资”模式:阿里+合一资本、小米+顺为资本、复星集团+复星资本、中路股份+中路资本、北清智库+北清优 势、财中集团+优势资本、联想集团+弘毅资本;
(4)类金融模式:以房养老模式、重庆积德粮行、杭“劲道”健身俱乐部、零成本买车、零首付买房、汽车美容模式。
总之,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在存量市场环境中,商业模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创新突破方向,对某一些企业来说有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商业模式的梳理、创新、重构往往能够重新激发企业全新的活力,一批又一批极具资源和资本吸附力的新模式企业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借资本之力跨界打劫,在新时期的企业转型升级中,以往的“弯道超车”已经过渡到了“换道超车”的时代,每一个渴望基业长青的企业都值得梳理和重构商业模式,切实提升企业的投资价值,让企业更值钱。
作者:欧阳胜雄,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