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旅游业项目介绍 大学生旅游项目创业计划书

编者按自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现Delta变异毒株以来,这一疫情已蔓延至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给正在稳步复苏的国内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各行各业的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系列报道,以直击战疫的形式,深入了解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和地区,探讨如何在疫情压力下应对疫情冲击,在经济领域展现新活力、新动力、新发展。

我们的记者李小虹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再度冲击下,期待已久的暑假旅游“黄金期”于7月底提前结束。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原本稳步恢复的旅游市场受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新一轮疫情传播的影响,再次惊喜按下“暂停键”。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旅游景点、民宿、酒店都出现了“单撤”浪潮,夏季旅游市场迅速“降温”。疫情反复对旅游市场的最大影响是人们对旅游消费信心的下降,而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旅游目的地和景区都面临着新的困境,都在积极求变,探索新的出路。

只有10天的暑假旅游“黄金期”

从7月10日左右的“出生”到7月20日的“死亡”,不少旅游从业者在朋友圈开玩笑说,今年的暑期旅游档只持续了10天。

本报记者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受广州疫情等因素影响,暑期出游档由7月初推迟至7月8日-10日。仅运营10天,南京就爆发疫情,夏季旅游旺季提前结束。

住在南京的薛女士今年夏天不得不呆在家里,因为她在一个高风险地区。“我已经提前在公司休了年假,订了酒店和机票,准备一家人旅游放松。现在他们都走了。”薛女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南京各大旅游景点仍未开放,她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疫情的蔓延和旅游景点的关闭,各地的地面导游也全面关闭。王军是华东途牛的导游。去年疫情爆发后,他一直呆在家里,收入直线下降。幸运的是,今年的旅游业正在慢慢复苏,他接待的旅游团也开始增多。然而,自南京疫情爆发以来,王军的客户订单全部被退回。“我想在这个暑假带更多的旅游团来增加收入。结果疫情来的时候,所有的订单都取消了,现在没有生意了。”王军无奈地告诉本报记者。

王军的现状是近期旅游从业者的一个缩影。此前,携程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跟团游、自由行订单的暑假(7月1日-8月31日)较2020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跨省游恢复一周年之际,夏季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13%。但疫情发生后,特别是张家界景区成为重要的疫情传播节点后,打击了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很多游客选择取消旅游计划。各大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不得不面对订单锐减和“退单潮”。据去哪儿数据显示,8月4日,平台上的退款申请量达到平时的10倍以上,超过95%的订单由用户自行处理。携程住宿业务数据显示,7月21日至8月8日,携程“IM”客服系统的咨询量较2020年1月21日至2月8日疫情爆发后的高峰时段高出5个百分点。

木鸟B&B CEO黄阅告诉本报记者,此次疫情恰逢夏季旅游高峰期,影响范围较广,造成订单量严重下降。从木鸟B&B平台的订单趋势来看,呈对角线下降趋势。“看着每天订单的下降,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我的心还在煎熬。从最新的数据来看

旅游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途径。本轮疫情中,除中高风险地区外,大部分低风险地区的景区、主题公园仍在正常运营。但由于游客数量减少,客源有限,游客稀少。

“夏天是亲子旅游和家庭出游的高峰期,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游客来不了。省市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假期尽量不外出,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再选择跨省出行。”山西地面导游冯翔告诉本报记者,在疫情影响下,用户出行意愿明显下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未来旅游市场能否迅速恢复,与疫情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对旅游企业而言,探寻新出路迫在眉睫。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表示,2020年以来,“直播+预售”对国内旅游业复苏的拉动作用明显。携程通过“酒店+餐饮”“酒店+景区”等产品组合方式,来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复苏的增量空间。


在张致宁看来,与去年旅游市场复苏轨迹一样,今年暑期过后的旅游复苏也将以“本地游-周边游-跨省游”的顺序依次进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本地旅游资源的提质升级,不仅将为旅游市场的复苏带来新机遇,也将为跨省游放开后的市场加速回暖奠定基础。”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告诉本报记者,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旅游从业者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积极拥抱变化,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发现危机中蕴含的机遇。比如,马蜂窝旅游推出的“北极星攻略”中,不仅汇总并实时更新各地防疫出行政策,而且在符合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推出周边游、短途游、自驾游等,让旅行者无需远行,也可以玩得既个性又尽兴。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旅游企业需要有充分的预判,始终将安全摆在第一位,在初步解决了生存问题后,系统研究最新的需求变化趋势,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树立大旅游的概念,拓宽视野,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尤其是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潜力。


“随着全国疫苗接种率走高,且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将倒逼旅游及住宿企业不断完善机制和规范,未来疫情的影响才会真正降低。”黄越表示,木鸟将聚焦国内市场,继续加强公司人才储备和建设,提高人效,为企业降本增效,为疫后发展做足准备。


疫情之下旅游业的新变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营模式,行业格局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变化。


“疫情之下,旅游市场进入了‘单循环’模式,出境游业务彻底停摆,所有旅游企业全部以国内市场为中心;旅游产品结构出现新变化,本地游、周边游占比大幅提升,跨省游暂时未能恢复到疫前水平;旅游产品形态的创新和改变,例如,小团定制产品的多样化,部分邮轮公司将出境邮轮转向内河邮轮等。”程超功表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告诉本报记者,疫情之下,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三大变化。一是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深度体验型转化,主要集中在著名热点场所向多样化、深度化拓展;二是文化旅游的文化性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对新的文化内容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对接待服务设施及参观体验环境的要求更高。


“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国内旅游市场的各个方面都要与之相适应。短期来看,景区的限流措施将常态化运行,并根据疫情的变化适当波动;在技术发展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普及,智能客服、自助服务、人脸识别等技术将在旅游各场景下得到推广和应用。”张致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