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涨停双响炮,创业板注册制后打板战法

来源:青岛日报。

原标题:2021资本市场,青岛军团如何进阶?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管亥记者付军

青岛的资本实力强劲上升。

青岛45家境内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6家,占比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88.2%

2020年新上市的17家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占比88.2%。

59.1%

去年全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59.1%,同比提升17.2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青岛4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6000亿元,市值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

青岛资本市场频频突破。

1月11日,正和实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平度市首家上市公司。青岛上市公司分布格局实现了北向突破。

2月25日、26日,关中生态、海泰广信将分别在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技创新板上市,青岛军团迎来“双声炮”上市。

3月初,德固特节能设备也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上市公司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其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之间对上市公司的追求也日益起伏。

不难理解,为什么2月22日下午在市直机关会议中心召开的全市上市企业座谈会,成了含金量很高的“座谈会”和“打气会”。

座谈会上,青岛特雷德电气董事长于德祥、海尔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展博、青岛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青岛东软载体科技董事长崔健、海尔医药集团董事长葛耀伦、中创物流董事长李宋庆、青岛威奥轨道董事长孙汉本、森麒麟轮胎总经理林艺龙先后发言,并与市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讲述企业发展新趋势,做大企业。

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浩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殷切要求上市公司企业家做历史的见证者、城市的伙伴,把企业发展与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企业素质,与城市携手奋进,实现共同成功。

随着研讨会的进行,与会者仍未决定。座谈会结束后,部分参会人员还在互相讨论,互加微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8家上市的绿色企业是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崛起的“青岛军团”的缩影。他们的背后,是一批逆势而上的上市绿色企业,他们成为青岛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前行的能量源泉,书写了一段意味深长的“青岛军团故事”。

质和量双提升的“青岛军团”。

2021年,青岛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新气象将特别引人关注。

1月11日,正和实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开了个好头。更重要的是,它是平度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特别意义在于,青岛上市公司的分布格局实现了北向突破。

2月25日、26日,关中生态、海泰广信将分别在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技创新板上市,青岛军团迎来“双声炮”上市。

3月初,德固特节能设备也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衡量一个城市资本实力的重要指标。经过苦心经营,“十三五”五年期间,“青岛军团”的强势崛起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

2018年全省通过证监会考核的6家企业来自我市;201

9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9家,上市公司境内市值增长近70%,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


2020年,威奥轨道、高测科技等4家青岛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天行昆仑、盈康生命等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迁入我市;建邦供应链、丰光精密晋层全国股转系统精选层,其中建邦供应链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精选层晋层企业;百洋医药、达能环保等8家公司过会待发。青岛新增过会及上市公司达到17家,首次达到两位数,实现历史性突破。


截至目前,青岛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到6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达45家。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青岛辖区上市公司储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截至目前,青岛有21家企业在证监局辅导,6家企业在证监会和交易所排队,4家企业向港交所、纳斯达克等境外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预计今年新增过会及上市公司数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如果说上市企业数量考量着一座城市资本市场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那么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则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图鉴”。


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青岛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由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向“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医疗生物、新材料、金融等新兴领域转型升级。


目前青岛45家境内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6家,占到总数的六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去年新增17家过会及上市公司中,有15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8.2%。


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为59.1%,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2020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对青岛全市GDP贡献率为36.3%,比2019年的34.4%提高了1.9个百分点。


抢占风口成为“热词”


2020年以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版图中,上市青企的创新转型色彩格外浓厚,无论是构建起“A+D+H”全球资本平台,还是抢占新能源的“风口”,都彰显出上市青企力求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推进全市重大战略实施的领头雁的决心与努力。


2020年12月23日,海尔智家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海尔智家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在上海、香港、法兰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构建起“A+D+H”全球资本平台,为青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自H股上市以来,海尔智家股价持续提升,目前股价较发行价提升46%。公司正致力于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生态品牌的引领者,推进从高端品牌→场景品牌→生态品牌的落地,实现以场景替代产品、以生态覆盖行业的物联网转型。随着海尔全球化运营的持续深化,全球化成果持续显现,海外市场各区域增幅均超当地家电行业,且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14年青岛特锐德预判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创立了特来电,创新充电产业。特来电成立7年来累计投资82亿元,在研发上投入13亿元,累计投建充电桩32万个,累计充电量达70亿度,注册用户400万,是世界充电网技术开创者和标准制定者;组建1100人的研发团队,获得专利1300项,充电网运营服务城市已达346个,已成立127家城市运营公司,支撑22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成为中国最强最大充电网运营商。


同样抢占风口的还有东软载波,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地从智能用电向智能配电与智能用电融合拓展延伸,为园区、楼宇、城市居民家庭提供智慧用能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以源、网、荷、储协同服务为基础,推动客户侧各类能源设施与电网的广泛互联和深度感知,为居民家庭智慧用能服务、社区用能服务、商业用能服务、工业企业及园区用能服务等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支持电站、光伏、储能、风力发电及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的综合能源管理及运营的微电网方案等。


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同频”


2020年以来,资本市场已成为推进混改、兼并重组等国企改革的前沿阵地,“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新一轮国企改革再开新局。


2020年7月16日,双星成为全市第一家完成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通过混改,引入具有支持双星快速发展所需关键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活力与效益。混改后,双星将围绕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废旧橡塑循环利用三大主业和模式创新、全面实施智慧生态、智慧轮胎、智能装备、环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战略,尽快把双星打造成为科技、时代、智慧型的世界一流企业。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上市公司中“科技”属性愈加凸显。从2020年A股新上市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力”,显示资本市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不断增强,这同样也为青岛所孜孜以求。


威奥股份全程参与了中国高速列车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历程。满足-40℃运营条件的京哈线高寒动车组、满足低温抗风沙条件的兰新线动车组、为迎接冬奥会的京张奥运智能化高铁、高速智能化货运动车组、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动车组、京雄新型动车组等,威奥股份都广泛参与了设计、制造和产品供货服务,为中国高铁打造亮丽“中国名片”作出了贡献。


2020年9月11日,森麒麟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公司已经拥有青岛及泰国两座轮胎智能制造基地,具有2200万条半钢轮胎设计产能;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航空轮胎核心技术,成为国际上极少数具备民用航空轮胎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能力的企业之一;已经发展为中国轮胎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中国轮胎头部发展企业之一。


上市青企已成为青岛创新发展名副其实的引领者,目前全市4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上市公司占据了19席、占比约42%;在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模式创新上,涌现出海尔卡奥斯、酷特智能、赛轮橡链云等优秀案例,成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重要力量。


探寻进阶之路


资本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即市值。


上市公司的市值意味着资本对企业发展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认同,是资本观察城市的重要切口。


近期多家机构公布了上市公司2020年市值的排行榜,一个多年来未能破局的老问题再次彰显:资本市场上具有龙头地位的上市青企偏少,未能达到“强者恒强”。


来自青岛证监局的统计显示,至2020年末,青岛44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6000多亿元,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其中,海尔智家(含A、D、H股)、青岛啤酒(含A、H股)市值超千亿元。


在相关机构公布的《2020年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中,北京以27.18万亿元稳居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首位;深圳以16.36万亿元位居次席;上海以12.42万亿元坐稳第三位。此外,杭州、广州、仁怀、佛山、南京、无锡、天津等城市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


在这份榜单中,名列第20位的是福州市,2020年末上市总市值为8567亿元。


在另一份新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中,青岛排名第12位,前三甲为杭州、佛山和南京。


根据榜单,截至2020年底,佛山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6家,数量位居全国第17;总市值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7;千亿市值公司数量4家,分别是美的集团、海天味业、碧桂园碧桂园服务,其中美的集团和海天味业市值均超过6000亿元。


再回至省内,截至2020年底,山东共有A股上市公司227家,总市值达到3.4万亿元,比上年的2.27万亿元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增幅近50%。


在相关机构公布的“2020年山东上市公司市值百强榜”中,共有7家企业跻身千亿俱乐部,分别是万华化学、海尔智家、中泰证券、歌尔股份、潍柴动力、青岛啤酒、中航沈飞。


在市值排名前十的鲁企中,济南有3家,青岛与潍坊各2家,烟台、威海、德州各1家。


2020年末,青岛境内上市公司家数超过烟台,但烟台上市公司的市值却达到8130.86亿元,超过青岛1000多亿元。细分来看,虽然青岛拥有2家市值过千亿元的企业,烟台只有1家,但因为鲁股龙头万华化学在烟台,且拥有较多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所以烟台成为鲁股市值聚集地。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双循环”格局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也有专家预测,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将有超越2020年的优秀表现,无论对上市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存在诸多机会。


据悉,2021年,我市将确保新增境内外过会及上市公司15家,力争达到20家左右。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


为了实现量的突破,青岛将充分运用平台思维,搭建推进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培育优质拟上市企业资源,建立重点拟上市企业储备库。


此外,青岛还将通过“两个倍增”实现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


一个“倍增”是主业规模的倍增。每家上市公司都是行业的标杆和样板,要坚定不移聚焦主业加快发展,力争在3年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倍增。第二个“倍增”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倍增。青岛要利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上市公司市值实现翻番增长。


2021年,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完善, “青岛军团”的进阶之路将越来越快,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