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张,保持无感,用音乐发声;1314,陪你一辈子.
这是用户购买专辑时在某个音乐平台上出现的界面。
日前,新华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了这种“诱导重复消费”的营销活动。
“消费者支付版权费用后,音乐可以播放,但支付界面还在。不仅如此,冠军、亚军和季军的名单也根据重复购买的次数在页面上列出。在一张专辑的榜单上,一个账号购买同一张专辑的次数高达32万次,花费了几十万元。”
同一张专辑能被重复购买几十万次,似乎难以置信。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新华社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诱导行为涉及国内主流音乐app!
诱导消费者“花式氪金”,满满的都是套路!
以某音乐APP为例。在“数字专辑”栏目,平台推出流行歌手音乐专辑。当消费者点击相册时,会进入一个长长的H5页面,不仅介绍相册中包含的权利,还会有各种“诱导消费”的活动。按照雷锋的说法。com,目前流行音乐平台都有这样的诱导活动,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比如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专辑,可以解锁一些特别的福利(粉丝专属奖牌、海报、电子专辑、手机提示等)。);并且可以进入“公会”,成为支持的粉丝;当专辑达到一定销量时,配角们可以登上著名商圈和报纸的“广告板”。此外,平台还设有“打闹”等活动。消费者需要购买相应的专辑才能“击败”,获胜者可以获得一个独特的“奖杯”。
消费者进行购买时,界面会显示购买数量和金额,在不同的选项数量下,还会有“用音乐说话”、“陪伴你一生”等诱导标语。
这些活动围绕明星周边和“为明星造势”展开,核心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专辑,从而达到大幅增加销量的目的。购买专辑后,消费者无法充分享受活动对应的服务。
以某平台的“辩论赛”活动为例,该活动要求消费者购买平台在指定页面设置的相册数量后,才有权利参与活动。简单来说,消费者在其他页面购买的相册不算;即使名单成功,没有达到平台指定的人数,也不会获奖,也不会有任何补偿。
另一个平台也有类似的规定:
这意味着,如果粉丝买专辑是为了“打”,只能得到相应数量的“数字专辑”,这只是一个数字,就像他们买的第一张专辑一样,不能转让,也不能退货。
可以说,这些活动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和套路,消费者不小心可能会赔钱。
偶像化,
孩子买专辑,家长来买单
的粉丝,是正常的消费行为,但不应该超出他的支付能力。但现在,在各种平台的营销策划下,偶像化明显变了味,粉丝也从单纯喜欢某个品质的明星变成了“比较型”偶像化。比如平台推出各种“榜单”,通过推送消息引导粉丝购买专辑,通过设置“专属logos”“专属奖牌”诱导粉丝购买更多专辑。在专辑的评论区,会有“信任”进行软文推广。在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上,会掀起一个“热榜”,一般都是营销公司暗中推广,专业的水军会进行管控评估、话题引导等。目的是增加粉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购买更多的专辑。
雷锋得知,
在支持“爱豆”而大量购买专辑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学生。
这类人群通常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费依靠父母,但还是毫不犹豫,以各种方式来声援“爱豆”。
比如,省吃俭用的:

比如,偷偷花父母积蓄的:

更有甚者,建议搞网贷!

众所周知,学生党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很容易被这种诱导营销影响,节衣缩食乃至剑走偏锋来声援“爱豆”。
事实上,在这场为“爱豆”发声的狂欢中,真正的受害者,是学生背后的父母。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盲目花钱购买专辑支持“爱豆”,是自己加班加点赚到的钱,很伤身;而孩子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又让自己伤心!
所以,学生如果不理性消费,到头来,还是靠父母买单。
专辑不等于CD,诱导消费或“不合法”
与传统CD不同,数字专辑属于数字化商品,重复购买一张数字专辑,既不能转让,也不能退货,其实用价值较低。比如,买100张数字专辑,只能保存在固定的账号里面,并且内容毫无差别;而买100张CD,可以将多余的转让给别的消费者,其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较高。
“这与重复购买同一款实体CD不同,前者消费者没有获得兑价物,后者则兑价获得了CD的物权。”某知识产权专家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音乐App利用“粉丝”的“打榜”心态而重复购买专辑所获得的利益可能构成不当得利。
写在最后
网络追星经过多年发展,俨然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前期包装到后期营销,其模式、方法多种多,音乐平台通过诱导粉丝购买“数字专辑”只是其中的一种,目的就是让粉丝为自己喜爱的明星“多花钱”,这种模式在现下的追星潮中非常流行。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未来很有可能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该行业。
不过,消费者理应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被诱导消费的可能。对于那些没有收入却疯狂“氪金”追星的学生,这类人群只懂得“岁月静好”,却意识不到谁在替他们“负重前行”,因此家长要善加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避免其成为韭菜,被一茬茬地收割。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参考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Lu-D9AhC481HNd8ePiHVcA
2、https://new.qq.com/omn/20210408/20210408A058L000.html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293043518707159&wfr=spider&for=pc
4、https://sound.zol.com.cn/618/6182686_all.html
5、[1]董丹丹. 数字内容在线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