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钱少;不到东北,不知道自己酒量不好;不到草原,不知道狼多肉少;不洗桑拿,不知道自己弟弟太小;不开小车,不知道奔驰蓝鸟;不上市场买菜,不知道什么叫斤斤计较;不得性病,不知道什么叫幸福后的烦恼。
今天,边肖想谈谈温州人的创业经历。到温州之前不知道有多少老板。
温州有句顺口溜:家家有项目,家家有老板。虽然像口号,但一点也不夸张。“宁做鸡嘴不做牛皇后”已经完全渗透到温州人的骨子里。每个人都想当老板,都想做生意,这是温州人成功的巨大动力。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门口,一个大学生去修鞋摊补鞋,补鞋的是一个温州女孩。大学生和蔼地说:大姑娘修鞋不怕被人看不起吗?女孩反驳道:“大学生穿破鞋不怕被人看不起吗?”“你以后打算做什么?”“做老板。”“没钱怎么当老板?”“我不是在赚钱吗?”修鞋女孩的理想是当老板,这是温州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温州年轻人的理想不是去国企上班,也不是在政府机关捧个金饭碗。他们大多想自己创业、设厂或开店。年轻没有经验的人去一些民营企业工作,学习长知识。当他们学得差不多时,他们就出来独自工作。甚至一些偏远农村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外出时以自己的工作为基础,不满足于当打工仔和打工女孩。
即使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通常家里也有一个人在经营企业或者开店,在办公室下班后,他们会立刻赶回家工作。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有很强的投资意识,他们大多用自己的闲钱投资企业,或者借钱,或者购置房产。所以温州人一般有两三套房子出租或者升值。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里套用这句话就是“不想当老板的温州人不是真正的温州人。”正是这种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让成千上万的温州人收拾行囊,四处漂泊,寻找成为老板的机会。我愿意为当老板而冒险。温州有1900多万统计人口,但全国有200多万,全世界有50多万。在国内外建立了170多个专业市场和40多万个销售网点,建成了多个温州城市、温州街道、温州乡村、温州门店,使温州经济“放大”。
边肖真的很佩服温州人的精神,边肖也努力赚钱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