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墨迹天气上线十周年,也是金犁创业十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李晶的外貌和工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略胖的白脸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又矮又壮又瘦的中年人;从一个因为产品设计方案不能和同事争论,敲陌生邻居门的工程师思维企业家,变成了一个给员工足够空间,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管理者。
在过去的十年里,李晶创业的初衷没有改变,他仍然希望产品能够“服务很多人”,但现在这个愿望的范围已经从中国扩大到世界,从个人扩大到各行各业。
创业十年致青春,归来仍少年。
一个年轻程序员的野望
辞职创业通常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李晶创业思想的兴起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
大学毕业后,李晶加入了塞班岛,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塞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李晶梦想有10亿人使用他自己的代码,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你永远不知道。一年半后,塞班岛被诺基亚收购。诺基亚有一个团队做同样的工作,所以李晶团队开发的程序是无用的。李晶又在诺基亚写了一年半的代码,然后诺基亚决定不做塞班系统。
“我写了三年的代码,但是没有被任何人使用,我非常沮丧。”这让李晶有了辞职创业的想法。“我希望写一个很多人都会用的产品。”
按照当时2008年国内的收入水平,外企的薪资竞争非常激烈,放弃这样的工作需要很大的决心。李晶辞职创业的想法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大家都觉得在大企业稳定工作,升职加薪才是正道。
李晶自己也犹豫了很久。他列出了辞职和创业的利弊,包括风险、收益、反复比较和反复权衡。
“在大公司,我们被分配指定的任务,因为公司战略已经定下来了,我们需要承担战略。”李晶说,“但是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想尝试一下。我希望有一个能真正展示自己想法的舞台。”
最终,金犁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离开了诺基亚。
尽管他有“制造许多人会使用的产品”的野心,但李晶当时并不确定他能成功。“我想要的是年轻的时候至少尝试一次,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然后再找工作。”
这一年他26岁。
起始于“秋高气爽的五四青年节”
至于创业方向,李晶希望自己的产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大众普遍需要;二是使用频率高;第三,它们必须连接到互联网才能使用。“因为我只能知道是否有人在使用它,如果我连接到互联网,有多少人在使用它。”
在确定创业方向的过程中,一方面,李晶做了大量的调研,发现天气是国内还没有很好满足的一个品类,他判断自己可以快速引领行业;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则新闻:南方某地气象灾害来临前,当地政府通过短信发出预警通知。由于短信覆盖范围和接收范围有限,许多家庭未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遭受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受此消息的影响和启发,李晶想开发一款能及时报告准确天气信息的APP,让更多人提前预知灾害。因此,李晶决定制造气象产品。
拿着全部3万多元积蓄,金犁和两名大学同学一起,开始了创业历程。
“生活成本直线下降,一年多没有买过衣服。当时主要消费是吃饭。
和坐地铁。”金犁回忆道。最开始三人连办公场所都没有,就只是各自在家工作,线上沟通,一周碰一次头。金犁找了个大学宿舍里常见的小折叠桌,架在床上,就坐在床上写代码。“每天和用户交流,然后写程序,非常投入。”金犁称,“从早上起床一直工作到睡觉,每周工作7天,一直写到动不了、无法起身,有几次写到身体扛不住了。”
非常累,但也非常充实。“虽然说那个时期物质上没有什么满足,但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还有磨练。”金犁称。
墨迹天气第一版软件是在2009年上线的。金犁和两位创业伙伴选择了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在圈子内非常知名的塞班论坛发布。
这个标题为“在秋高气爽的五四青年节,动画效果打败iPhone天气的APP——墨迹天气上线了!”的贴子短时间内浏览量迅速飙升。金犁他们还来不及击掌相庆,就发现点击进去的网友都在回帖里吐槽“秋高气爽的五四青年节”这一表述。
三个小伙伴一边懊悔犯了如此一个常识性错误,一边又发现这个错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流量,进而哭笑不得。
墨迹天气上线第一天过得一波三折。帖子发布半个小时后,金犁三人发现他们在论坛各个板块发的帖子都被删除了,相熟的网友说可能是因为帖子看起来像商业广告,而且他们又是新注册用户。
这可怎么办?塞班论坛是金犁三人在当时所拥有的资源下能找到的最大推广渠道。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塞班论坛一位ID为“进化者”的“军长”级别高级用户将墨迹天气的帖子重新发了一遍,站在用户的角度向其他网友推荐。又过了15分钟左右,新的一批用户发布的墨迹天气帖子出现在论坛。
就这样,新生的墨迹天气最大的推广渠道总算保住了。当时塞班论坛每天能给墨迹天气带来1000-2000左右新增用户。
从程序员向企业管理者蜕变
2009年到2019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从无到有、从萌芽到井喷的十年。面对每年亿级新增用户的巨大人口红利,一款好产品真的可以包打天下。
与同类产品相比,墨迹天气的动画效果更炫,同步一次消耗的流量最低只有同类产品十分之一。要知道当时还是2G时代,网费非常贵,消耗流量小是重要竞争优势。
墨迹天气上线一年左右,就做到了同类产品中用户规模第一。2011年,墨迹天气第一个iPhone版本发布,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2012年,上线时景社区功能,用户规模突破1亿。2013-2015年,用户以每年1亿左右的增量快速增长。2019年,墨迹天气已经拥有6.5亿用户和1.49亿月活。
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金犁不再需要亲自上阵写代码,转而面对更多管理、调度工作。
不少互联网行业大佬都是程序员出身,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转换角色成了必须要迈过的坎。
程序员的思维是直接的,面对的事物是0和1,但管理往往是“0.1-0.9”的问题。管理者需要容忍员工的缺点,允许员工犯错,考虑员工情绪变化,调动其积极性,要与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越是热爱编程的人,转型起来越痛苦。周鸿祎花了三年时间才把程序员的心态调整过来,雷军则是遭遇了市场当头棒喝之后,被逼无奈转换角色。
金犁的角色转换是在“阵痛”之后完成的。
墨迹天气规模做大之后,金犁与两位创业伙伴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我们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有分歧,产生了很多争论。我们也曾引入一些投资人去做调和,但最终在配合上仍无法做到1+1>2的效果。”金犁回忆道,“我们互相尊重各自的想法,后来就决定各自发展。”
两个创业伙伴的离开,对墨迹天气、金犁个人影响都比较大。“主要的设计和技术负责人离开了,当时发展的节奏一下就慢了下来。”金犁称,“工作重点就变成了怎么去搭建团队、怎么去招募新的负责人。我也把很多工作下沉下去,去做了一些以前合作伙伴做的一些事情。经过了大概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一个调整,增长数据才持续地恢复回来。”
这之后,金犁开始主动改变管理风格。“以前是要高执行力,按照我的方法去执行。现在就是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吸引更多人才,有一个好的治理架构、激励体系等等,让整个组织发展得更好。”
在金犁的办公室,四个大书架并排而立,占据了几乎一整面墙。金犁说这些都是“需要看的书”。
诚然,企业生存需要什么,企业人就必须会什么。
加深场景化服务探索 明年将有许多“大动作”
墨迹天气APP近期刚刚发布了新版本,改版后的墨迹天气对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进行了再次升级,同时增加了40天晴雨预测和全球经纬度天气查询服务,“即使你到了南极,打开墨迹天气,当地的所有气候条件马上尽收眼底。”金犁表示。在产品和技术方面,金犁从未有过一丝放松。
除功能上的优化外,墨迹天气在场景化服务方面也在逐步加深探索,在许多和天气强相关的使用场景中,打开新版墨迹天气相应模块,就能够快速解决相关需求。
比如钓鱼板块,用户会看到相关渔场的天气状况,几点钟的温度最适合垂钓,结合季节和当天气候情况精准给出的钓鱼建议,省去诸多前期准备的麻烦。再比如出行,进入出行板块输入目的地,除了可以看到该地点近期气候变化外,还能看到与出发地的温度对比、湿度对比、紫外线情况等,方便出行前的准备。墨迹天气将这些碎片化需求进行整合,将其延伸到场景化服务中,既是对自身服务能力的升级,也是在连接人与环境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在商业化气象服务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这也意味着天气服务与气象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
2015年时中国气象局发布《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气象服务企业和非盈利性气象服务机构发展,保障其在设立条件、基本气象资料使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自此,商业化气象服务迎来了政策机遇期。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曾经预测,2025年我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墨迹天气在这10年里已经积攒了大量的气象技术和品牌价值,我们希望在未来to B端的蓝海市场里面有很大的一个发展。”金犁称。
2016 年,墨迹天气提出“天气+”战略,组建企业服务团队,通过深入气象数据、气象咨询和气象服务的挖掘,为企业端客户提供气象数据服务、企业级软件产品服务、全面解决方案服务。目前墨迹天气在企业端的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农业、航空、物流、电力、保险、高速公路、铁路、网约车、物联网等行业。
金犁认为,“天气+”的最终呈现方式,是让气象服务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最终达到赋能世界的目的。“除了提供更多、更好的行业解决方案外,标准化、规模化的to B产品将是墨迹天气重点努力的方向之一。”
金犁透露,在to B端,墨迹天气明年将有许多“大动作”。“墨迹天气明年会加大在B端的产研投入,我们已经着手接洽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项目,由于尚未公开,我暂时不能在这里提及,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B端的气象服务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我们的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未来,企业气象服务收入将会是墨迹天气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犁称。
在墨迹天气即将跨入下一个十年之际,金犁有了新的野望:“希望未来我们能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气象服务企业。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气象赋能世界。”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