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留言问笔者这样一个问题:“双减失业后,一直没好的offer,现在拿到一份大厂外包的offer,还在考虑要不要去!”
空窗期长,尤其是遇到自己想去的公司,可能有人觉得只要进去了,外包不外包都无所谓,大工厂外包也不会太丢人;有人认为外包是跳板,如果变成了正面呢?
当然,不管你怎么选择,外包的身份一直是褒贬不一的。今天我就以阿里巴巴的生态用工和华为OD为例,谈谈外包。
一、什么是外包?
1.首先,外包实际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力外包,也就是常说的劳务派遣。另一种是项目外包。这是两个概念。
劳务派遣是指把你拉到相应的用工企业去做“短工”。你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被“租借”给华为这样的雇主,为他们提供短期服务。这个周期一般以年计算,合同往往一年签一次。
说到劳务派遣,笔者这里必须提到华为的OD。
那,什么是OD?
OD=外包调度员,字面意思是“外包派遣员工”,比中文的“人力外包”要低。你没想到吗?华为的OD相当于臭烘烘了自己外包的名声,所以设置了一套英文字母组合模式,使得自命不凡的“华为X外企德科联合高端招聘”。虽然看起来是被迫改善,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它的医学。
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医学的改变?
在华为,外包给正式员工的路线一直存在。当年在比如06年的慧通,方式这都是一模一样,毫无新意。,的很多华为老员工,尤其是二本三本学历的,都在外包方面下了功夫。当然,如果你问他们od怎么样,他们肯定会告诉你OD有多好。毕竟有感恩。
这里举个例子:
不信你去BOSS问问华为那些好客主动照顾你的大兄弟姐妹。问他们OD的全称是什么。我敢打赌,他们不敢告诉你是卓越部门(华为保留,卓越意味着待定,而不是卓越)。他们只敢偷换概念,告诉你可以从外国公司德科OD换到华为。
df5ccca7d1" />2、项目外包
顾名思义,就是将公司一些不怎么赚钱且繁琐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外面的中小公司或服务提供商来完成。
外包项目或许是长期的,也或许是短期的,比如现在各家把内容审核、视频审核这些业务量大且需要大量人力堆积的业务外包出去。
所以,派遣“卖”人头,外包“卖”便宜。
当然,笔者从没有做过外包,但亲眼见过不少员工把外包当成打杂的,呼来唤去,拿外卖、收快递、倒垃圾都有。想体验当二等公民的感觉就去应聘外包吧。在公司的地位可能就比保洁阿姨高一点,工卡权限和访客证差不多。
注:这里再插一嘴。给大家普及一下阿里的外包(生态用工)。
1、欢行打车,别人加班晚打车免费,出差打车免费,周末打车免费等你都没有;
2、阿里的福利你都没有,比如节日礼品
3、阿里的权限你都没有,比如课程学习、内网、阿里味这些权限;业务权限也是受约束的,外包性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干脏活、累活、杂活。
4、同组同事的日志你都看不到,因为你们不在一个组织;
一句话,本质上你就是外包,不属于阿里。华为的od也是同样的待遇,内部论坛也上不了,华为的资源(业务资料)也与你无关,只要是OD,你处处会被当作外人。
至于这些外包公司所谓的转正率,我劝各位也别向往。HR骗你的时候随时都是看人下菜,人家外包妈咪就是赚你人头钱的,全都让你们转正了,你外包妈咪们还怎么赚钱?这里还要提一句,“外企德科”,这“外企”的噱头就类似于北韩的国号,命里缺啥就补点啥!

当然,现在外包给的薪资确实也不低,薪资甚至有时候跟正式员工都差不多,而且这还是给你外包老鸨公司差价后的钱,有些老鸨为了抢人,甚至宣称绩效和奖金跟正式工看齐。
所以,外包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加班猝死、卸磨杀驴用完被炒、被正式工霸凌欺负想不开自杀、不小心坐牢了都与企业无关。这里,各位若不信,可以去查查各家外包老鸨们的劳动官司与各类人资纠纷。
这些老鸨们让你滚蛋时候的嘴脸,说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把你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最后,再给大家上点干货:
坊间现在对各家公司的薪资、人力架构、加班制度是越传越邪,越传越神,这些谣言传出去也是各有各的目的。HR招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看菜吃饭的。你是稀缺人才就走直招,你是打杂分担正式员工工作负担的,那就是走外包。
要问到底去不去外包,笔者真心建议,如果你对技术还有所追求,还胸怀理想,就不要考虑外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