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听歌赚钱、走路赚钱、睡觉赚钱等抢眼的手机应用,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新宠。这类赚钱App打着“什么都赚”的旗号,以8元、10元的赚钱福利为诱惑,吸引众多中老年网友下载参与。但这些老年人很少意识到,在享受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的同时,却成了不良科技公司的猎取目标,逐渐陷入数字陷阱。
以蝇头小利为噱头,以关注为手段,针对强制广告投放,这是赚钱App为老年网友设置的第一个数字陷阱。实现红包的诱惑和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目的是第二个数字陷阱。在利益的驱使下,赚钱App不仅难以兑现奖励承诺,还试图通过植入App来记录和分析老年人的数字行为轨迹。以轻松赚钱为名,通过数据采集和算法训练的手段,以精准推送广告信息为目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正在成为一些科技公司为老年人设置的第三个数字陷阱。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数量已超过1.1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网民的数量和比例将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关于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的报告,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方面。免费红包是他们在网上最容易被骗的方式。受骗的老年网民中,中高收入人群居多。各种赚钱app都是针对中国老年网民的群体特征,设置了无数的数字陷阱,把老年人当作新一轮流量和资本收割的目标。对此,各相关方有必要进行协调,及时治理。
一是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快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为网络软件应用的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管提供制度基础。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公共数字信息安全的国家主体责任,尽快在国家层面落实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保护和手机数据安全的统一制度规范,对各类通信设备、小程序、app的使用建立明确的制度门槛和规范权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诈骗和信息滥用的处罚力度。通过反欺诈大数据信息监测和在线投诉平台,人们反映集中问题的app和小程序不仅要下架,其开发者和运营商也要受到严厉处罚,直至实施行业禁令。
其次,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和互联网平台企业也要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监管纠错机制,加强事前监管,切实履行行业责任。R&D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企业在硬件端口的信息安全后门设计上要自律,尤其是针对老年用户的智能手机,更要突出手机信息安全的加密设置。头部平台企业要主动承担起自我管控和监管的责任,及时建立反欺诈大数据基础资源库和非法App负面清单库,使网络诈骗软件和应用难以在各大公共平台站稳脚跟,从而使各类非法、非法的赚钱App无法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生存。
不断提升老年网民的数字素养不容忽视,这需要行政部门、社会福利组织、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目前我国老年网民整体数字素养水平不高,大部分老年人基本处于信息应用水平
(作者:杨江华,Xi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