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去了IEC的审核阶段,却突然撤回了申请材料。在a股银行中,广州农商银行是IPO起飞后第一家自行收缩的银行。
证监会12月29日披露,广州农商银行撤回上市申请材料,原定于30日召开的发审委会议将取消。自2010年起,广州农商银行筹划a股上市已有10年时间。眼看好事就要来了,它会停在门口。什么时候可以重新开始?
证监会和广州农商银行均未说明撤回IPO申请材料的原因。2019年提交a股上市申请后,资产质量的真实性是广州农商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年4月,该行也因资产质量问题被证监会监管。
2019年以来,广州农商银行涉及债券、信托等多项违约。就在11月前,该行卷入一起规模达25亿元的信托违约案。今年上半年,该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仅半年时间就大幅上升1.78个百分点,飙升近7倍。
因何撤回?
12月29日,证监会公告,由于广州农商银行申请撤回申请材料,原定于30日召开的2020年发展审核委员会第183次会议取消了对该行申请文件的审核。
根据2019年3月和12月两次提交的招股书,广州农商银行拟发行a股IPO数量为15.97亿股,占发行总股本的14%,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
会议前夕撤回申请材料在a股银行极为罕见。在仍在排队等待的银行中,不少成立和上市时间早于广州农商银行的银行,等待时间最长已超过13年,尚未登陆资本市场。
证监会12月18日披露,重庆银行IPO获批。2018年6月,该行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早在2007年,重庆银行就开始上市。在等待多年未果后,该行于2013年11月首次在h股上市。但同样在2008年提出上市计划的兰州银行,目前仍处于“反馈”状态。
成立于2009年的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于2010年首次提出a股上市计划。但由于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大门没有打开,该行于2017年6月在h股上市,从而成为广州首家上市银行。虽然实现港股上市比a股市场更容易,但港股真正的挑战在于上市后,低估值、低成交量一直困扰着广州农商银行等早年赴港上市的区域性银行。过去一年,广州农商银行单日最高成交额为240万股,成交额1197.57万港元,62个交易日“零成交额”。(见第一财经2019年4月28日 《一年有2个月零成交,广州农商行“回A”心切》 )
在这种环境下,广州农商银行提交上市申请一年多才进入审批会,实属不易。
但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上市的关键时期,广州农商银行董事长、副行长、董事等多位高管相继被查,引发了对该行能否成功登陆a股的猜测。
该行前董事长王继康是第一个被调查的人。2019年7月,王继康辞去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职务,一个月后宣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年7月,该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彭志军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
同时,广州金控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9月28日,广州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非执行董事金因个人能力有限,辞去广州农商银行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委员、关联交易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
接听。房地产不良暴增
不良贷款高发的同时, 广州农商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也受到外界质疑,这也是其回A上市路上难以回避的问题。
2019年12月,在IPO反馈意见中,证监会一口气对广州农商行提出了45个问题,包括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财务会计资料问题三个方面。证监会4月29日的监管函也提及,该行申请首发过程中,存在部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个别违约债券会计核算前后不一致等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农商行贷款余额为5519.7亿元,金融投资规模为2375.6亿元。同期,该行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49.76亿元,贷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计提金额分别为34.3亿元、2.3亿元。
评级报告显示,2019年,广州农商行计提的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为12.14亿元,同比增加5.2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攀升到13.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相对于投资类资产,广州农商行贷款计提的减值损失准备可能更为充分。2019年以来,该行多次卷入债券、信托等违约事件,但计提的投资类资产信用减值损失规模却并不算大。
ST中捷11月4日公告称,收到广州农商行函件,因25亿元信托出现违约,广州农商行要求各债务人承担偿付贷款本金25亿元、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等责任。
2017年6月,广州农商行与国通信托签订协议,设立规模25亿元的信托,预计期限48个月,信托资金随后用于向华翔(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发放贷款,ST中捷则为此签订差额补足协议。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未偿付任何债务。
可查信息显示,2017年,晋城银行与华能信托签订合同,由晋城银行出资2亿元设立信托,向神州工程发放贷款,到期后神州工程未能偿还。广州农商行受让债权后,经展期也未能收回资金。
另外,广州农商行还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与华阳经贸集团发生诉讼。2018年10月,华阳经贸集团债券违约,目前涉及金额已超过60亿元。今年11月,法院对双方管辖权异议做出判决。
除了投资类资产,直接贷款中的房地产贷款劣变,可能给广州农商行资产质量带来了很大威胁。截至2020年6月底,广州农商行房地产类贷款不良率达2.04%,比上年底的0.26%,大幅上升1.78个百分点,暴涨近7倍。
房地产及周边行业,是广州农商行贷款投放的第二大行业。截至2019年底,房地产、建筑业和住房按揭贷款,在该行全部贷款中占比 33.19%。今年6月底,这一比例仍维持在30%左右。评级机构今年7月也表示,广州农商行房地产相关行业敞口较大,同业及投资资产风险有所暴露,加大了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在房地产融资收紧的情况下,这是否符合监管基调,也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