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手工活外发-2(转赠),在家做手工赚钱

如何纪念一个永远离开的亲人?他们的方法是做一个“熊小姐”。

重庆“80后”小杰是中国第一个制作熊小姐的工匠。在她的工作室里,衬衫、t恤、睡衣、毛衣、皮草等。可以缝成玩偶熊。

小杰曾经收到一个来自武汉的包裹,里面有一些旧的夏装。客户让她用在新冠肺炎去世的母亲的遗物制作一些失踪的熊。

当事人反复强调:“你放心吧,这是夏装。我妈生病后从来不穿,盒子是消毒过的。”当时武汉已经解封,但是人们心中被病毒撕裂的伤口还没有愈合。看到私信里有好几次“我没碰过”,小杰连忙回答:“这是一个近乎卑微的要求,但她不必。”。

一个装着死者衣服的包裹被送到重庆,一群工匠把客户的想法缝成木偶,让失踪的熊代替亲人陪伴。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小杰和她的同伴们已经缝制了近百只失踪的熊。熊们纪念在追捕逃犯中英勇牺牲的辅警,在扑灭山火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但更多的是普通人:绣着简笔画的黄色拐杖熊爷爷,绣着梅花图案的熊妈妈,穿上警服的熊爷爷,戴着毛茸茸的漂亮蕾丝蝴蝶结的熊姐姐。

旧衣服做的失踪熊。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把思念缝进去

切的时候,小杰经常会被那些旧衣服迷得神魂颠倒,想知道它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熊妈妈身上的衣服原本属于一位61岁的老太太。她生病按摩时经常穿粉色绒面家居服。她死后,女儿把她的衣服寄给了小杰。

“她说只要一摸这件衣服,就好像感受到了妈妈的气息。”在信中,女孩向小杰描述了她妈妈的长相。虽然她已经60多岁了,但她非常爱美。还有人认为她才40多岁,她开朗受欢迎的妈妈也是女儿最好的女朋友。

在随衣服寄出的纸条上,女孩写道:无尽的勇气和爱,我们终将在一起。

小杰不会主动询问死者的故事,但几乎每一个寄出的包裹里都有信件,有的里面装了四张A4纸。

死者的衣服按照失踪熊的板状切成固定形状的布片,然后用针线缝好。然后,棉花团被塞进熊的鼻子、耳朵、身体和四肢,原本扁平的布变成了立体的。

有时候客户有特殊要求,比如给失踪的熊缝一顶小厨师帽或者一根拐杖。

在最近的一份订单中,一名妇女将她父亲的蓝白格子睡衣放在病床上。小杰保留了睡衣的原领,并在失踪熊的脖子上系了一个蝴蝶结。观察熊的全身,她发现原来衣服上的污渍也保留了下来。“这些都是它们存在的痕迹,”小杰解释道。她想尽可能地保留衣服的细节。

小杰做的第一只失踪的熊还在福建男孩的枕头上。深蓝色摇粒绒做成熊毛茸茸的耳朵,精致的面料做成身体,棕色的鼻子搭配同色的英伦风格领带。

小杰做的第一个熊小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杰偶然开始做熊小姐。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最初经营手工皮具店和剑店。2019年11月,小杰碰巧看到博主“英国的那些事”发表了一个故事。为了安慰好朋友母亲的失落,一位英国女孩用朋友母亲穿过的浴袍为她做了一只熊,继续她的思念。

在微博无数人寻求定制的这条信息中,小杰随机回复了一个男生。“如果你不讨厌,我可以帮你。”

小杰没想到的是,很多帖子都在说“我也想要”,30多位网友让她去做

这只小熊。


接下来的日子,几乎所有业余时间,她都在加紧制作思念熊。每只思念熊背后都有一段悲伤的故事,隔着屏幕看到那些哀伤的诉说,小洁的情绪也一度陷入低谷。


小洁本想按照留言的先后顺序制作完思念熊,但一位妈妈的留言让她十分惦记。李女士的丈夫是河北的一名辅警,2018年秋天在追捕越狱犯人时牺牲,当时她已怀孕3个月,她想用丈夫生前常穿的棒球衫给从未见过爸爸的孩子做一只思念熊。流泪听完故事,小洁把这个需求提到了最前,完工前还特地在小熊背后绣了一句,My dad is a hero(爸爸是英雄)。


收到思念熊后,李女士的孩子拿着“爸爸熊”玩耍。 图片来自@思念熊手艺人联盟


小洁在给李女士的思念熊背后绣上了一句,“My Dad is (a) HERO”。


收到思念熊后,李女士给小洁发来一张照片,年幼的儿子抱着小熊玩耍,咧嘴笑着,这位妈妈一时间不知道是应该把熊抱在怀里还是放在盒子里珍藏,“虽然并不能从一只思念熊上真的找到他的影子,但是总可以对儿子说这是爸爸留给他想念的化身。”


手艺人联盟


手工缝制一只思念熊需要七八个小时,但最初的手艺人只有小洁一位。


去年清明节,为去世辅警制作思念熊的视频送小洁上了热搜,网友们“顺着网线”找到她的微博,上千条述说思念的留言涌到主页。


为了能帮助更多人,小洁曾把自己改良过的思念熊图样、制作教程公布在网上,还号召有手工基础的热心网友组建一个QQ群。即便群里有五六位朋友们一起制作,更多人还是认准了小洁的招牌。


受访者供图


带着眼泪和期盼飞来的大量订单,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思念熊制作的排队周期。做思念熊到第10个月,小洁腱鞘炎复发了。


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渺小,去年9月,她决心组建一个5人工作室,正式成立思念熊手艺人联盟。


团队协作将思念熊制作步骤拆分,和委托人沟通需求、剪裁、缝制、组装,专人专项,速度提升不少。原本一周只能做两只小熊,如今最多时能做10只思念熊,没有特殊要求的小熊四五个小时就能完成。


可即便效率大幅提升,仍有300人在排队,小洁不时会引导有需求的委托人在“思念熊”微博超话里寻找合眼缘的手艺人。


北京人戴畋是最早加入思念熊QQ群的外地志愿者之一,作为一名宝妈,戴畋为孩子做过布偶玩具、手摇铃,看过思念熊图文教程又用女儿的婴儿服练习后,她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戴畋为委托人制作的思念熊。图片来自微博用户@八月半的小鹿君


在思念熊超话里,和戴畋一样的手艺人会把自己做好的思念熊发上来,散落北京、青岛、武汉等地的手艺人们有余力时,还会琢磨更多的个性化定制。委托人寄来一件连帽衫制作妈妈熊,戴畋就专门用布料给小熊做了一个帽兜,做好的思念熊像是穿上了原来衣服的微缩版。


去年夏天,戴畋偶然间得到了布偶小鲸鱼的图纸,从那时起,如果布料剩余,她会再做一只小鲸鱼赠送委托人。从事程序员工作的戴畋下班后先要带娃,制作思念熊往往是在夜里,有时为了赶工期,她不得不熬夜,加入联盟以来,戴畋做了26只思念熊。


做“熊”的规矩


虽然做法和板型相同,小洁却没有做过两只完全一样的思念熊。


卫衣、T恤做出来的思念熊更圆润,同时为了填充饱满,小熊的体形更大,夹克、衬衫做成的小熊则有棱有角。不同材质,所用的工时也差异巨大:T恤料子薄,需要烫上一层内衬;毛衣不仅要加固加厚,还要锁边;剪开的皮草不但绒毛乱飞,缝起来还经常找不到针脚……


但收到委托人的快递,不论何种材质,小洁从没提出过更换衣服。虽然她会建议选用厚一点的料子,但制作思念熊遵循的第一原则不是材质,而是衣服的纪念意义,一看到它就能想起那个人。


小洁制作的“警察爸爸”思念熊,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制服的特征。


制作一只手工小熊收费350元,跟300元一小时的定制皮具相比,做思念熊谈不上赚钱,还要花费更多心力。制作皮具时缝错或者染色不均匀,顶多废点料子,还能补救。用来做思念熊的衣服,世上仅此一件,来不得闪失。


在思念熊工作室,小洁定了些规矩,比如:制作前一定要和委托人再三确认需求,不能把缝到一半的思念熊带回家制作。


这些规矩源于曾经的小事故。小洁拿到过一个包裹,随寄的信件里回忆了许多委托人与奶奶相处的细节,但并没提出具体的制作要求。看过长信后,小洁便开始按照常规的样子制作思念熊。


女孩收到思念熊后有点伤心,发了条微博说小熊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原来,她寄来的是一件可以双面穿的衣服,希望小洁能把里、外面料分别做一只思念熊,再互换面料做上蝴蝶结。


“因为她的衣服能取料的地方多,还可以补救。”小洁将两只小熊拆开重新制作。无法想象如果布料用尽,该如何回应这份托付。


“这件事给了我警示。”从此以后,即便最基础的款式,小洁团队也会通过微信和委托人一再确认。


还有一次,思念熊工作室的一位手艺人把小熊带回家缝制,第二天小洁发现小熊的左右腿缝反了,制作者自己完全没有觉察。自此思念熊只能在工作室里完成缝制。


身为一名cosplay玩家,小洁经历过修改衣服时,裁缝弄丢配件的状况,“她没告诉我,自己随便拿东西替换上去,但是在意的人一看就能看出区别。”抱着同理心,她知道做思念熊没有容错的机会,“因为赔不起”。


每次开始做小熊前,戴畋有自己的仪式——清水洗手,不用任何护肤霜,以免干扰衣服的独特味道。干净的洗衣粉味、油墨的涩味……每一件衣服都有自己的味道,虽然那些从衣服里渗出来的味道最终不可避免地会消失,但戴畋希望用她的方式让那个时刻来得晚一些。


“思念熊可能是我所有作品里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却收到了最多的夸奖。”对比复杂的皮具制作,手工缝制一只柔软的小熊相对简单。对于赞美,小洁很清醒,“这些夸奖是人们情感的投射。他们还渴望着跟亲人相处,有思念熊这个小小的转化方式,这种遗憾有了具象化的投射。”


和解


小洁是位资深的“中土迷”,最近,她正为《魔戒》重映粉丝聚餐忙碌。在日常生活中,小洁常会戴些颜色跳脱的假发。


大学毕业时,小洁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考取稳定的事业单位,而是选择进入游戏公司做3D动画,后来她又开起皮具工作室。长期以来父母对于女儿涉足的新兴行业难以理解,更不认同。


“父母好像从来没有认可我,包括做思念熊。”直到看到本地电视台的报道,父亲的态度开始缓和,“他觉得这么多人都认可的事,应该是件好事。”


委托人寄来了妈妈穿过的皮草大衣,手艺人们除了做思念熊,还同时制作了一只小鲸鱼。


思念熊委托人讲述的故事里,小洁听到重复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是“后悔”,“说好要去哪里玩还没来得及,下次回家还要吃什么,买的新衣服还没给他……”


田静是重庆本地人,为了亲手制作一只“爸爸熊”,她曾专门去思念熊工作室学习了3周。


父亲因癌症过世4年,田静心里的愧疚与遗憾没有减少。


父亲确诊癌症时田静刚刚怀孕,生完孩子她又离了婚。离婚后,父亲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撑田静,外孙女的生活也由父亲一手照料。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田静忙着加班,她原本计划努力工作挤出假期,带着父亲和女儿一起去三峡旅游,然而随着父亲的离去一切计划都变为泡影。


从没做过针线活的田静一开始用旧T恤练手,足够熟练后,她才敢用父亲留下的衣服做思念熊。“因为是父亲留下的,所以特别认真。”小洁见证了田静的自我疗愈,花了半个月做好的爸爸熊针脚细腻。


类似田静的故事,也让小洁重新思考和父母的关系。之前与父母相处时,小洁容易为小事着急上火,现在她会多想想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


疫情期间,在家教年逾古稀的父母使用移动支付,小洁变得耐心起来,一遍遍地重复,如果几天后父亲母亲又忘记了,她就再讲一次。


前一阵子父亲的眼睛出了问题,小洁在网上咨询医生,医生要她发一张父亲的正面照,她翻找手机相册,发现属于父亲的照片寥寥。


“为什么我的手机里有猫狗的照片、风景的照片、美食的照片,父母的照片却那么少?”反省的一分钟里,小洁充满愧疚。“如果以后我们一起出去玩,我一定会去弥补这些东西,不要留下更多的遗憾。”


哀思的温暖出口


清明节前夕,小洁抱着制作思念熊剩余的衣料来到嘉陵江边,她把衣服投进火里,替委托人完成一次告别。


去年10月重庆一位年轻教师因病去世,家人捐献了她的器官,思念熊工作室的手艺人联系女教师家人想免费做一只思念熊,但是被家属拒绝了。


“是蹭热度的吧?”面对家属的质疑,小洁能够理解,毕竟用逝者衣服做思念熊的缅怀方式,并不是被所有人接受,其中也包括小洁的母亲。


母亲曾劝小洁不要做,以免本就有腺肌症的她“寒气”加重。


“如果你相信接触逝者衣物会带来霉运,这个逻辑要自恰,帮助他还在世的亲人,不就是积德吗?”小洁反驳母亲,她说自己是在“用魔法打败魔法”。


每个思念熊都是手工缝制,小洁觉得用手工缝制能更显出思念熊传递的温暖和意义。


做过这么多思念熊,小洁也有自己的遗憾。“我的家里,没有爷爷的痕迹了。”


小洁从小跟爷爷长大,感情深厚,她想为过世10年的爷爷做一只思念熊,但亲人们翻遍了家中的角角落落,一共找到两件爷爷生前穿过的衣服,经过岁月的冲刷,不论是夏天的真丝短袖还是厚重的军大衣,都已经脆弱得经不起缝制。


小洁记得爷爷喜欢看考古纪录片、全球风光片,每周去探望时她会帮爷爷在播放器里下载七八部片子。爷爷走后,一种疏离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爷爷的墓地在重庆远郊,车程一个多小时。“原本生活在身边的亲人,过世之后,感觉他越来越远了。”


爷爷过世后,奶奶对死亡的忌讳上升到极点,奶奶的习惯也感染了周围的亲人,慢慢地家里禁止说诸如“笑死了”“饿死了”的话。


奶奶已经95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24小时不能离开人照料。表弟曾经建议小洁提前为奶奶准备几只思念熊,但想着奶奶对死亡忌讳的样子,小洁回了一句,“怕是要被打哦!”


或许小洁制作思念熊的经历,给这个大家庭带去了另一种看待死亡的视角。


一天,父亲找到小洁,他的请求让小洁吃惊,“你给别人做了那么多(思念熊),给奶奶也做上吧。”父亲预约小洁做10只思念熊,5只留给自己五兄妹,还有5只留给小洁这一辈。


“我的家人已经能接受这种纪念方式了。”小洁说。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来源:作者: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