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假就业证明对毕业生的坏处 就业证明影响应届生吗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打官司已经成为理性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

但是,从很多地方披露的数据来看,举证能力弱已经成为劳动者败诉的重要原因。

提高举证能力,需要了解劳动争议需要提供哪些证据,以及如何收集和保留这些证据。一起学习,一起理解!

劳动关系存在争议时需要收集保留的证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最“自下而上”的举动,因为没有劳动关系就意味着劳动者不能要求工资、加班费、社会保险、工伤待遇等权益。因此,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劳动关系存在的最直观证明是书面劳动合同。但在实践中,有些劳动者认为劳动合同是可有可无的,只要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即使签了劳动合同,也不索要合同文本。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因为用工不规范或试图逃避相应责任,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提供书面劳动合同。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为了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者可以收集和保留以下证据: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比如工资表、社保记录等。

2.用人单位发给劳动者的“工作证”、“服务证”和统一标志,包括工牌、工作证、门禁卡甚至饭卡。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聘、招聘《登记表》、《申请表》等招聘记录,以及用人单位签署的岗位说明书、工资确认函和岗位调整通知书。

4.出勤记录。如打卡记录、加班通知等。

5.用人单位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6.手机视频和电话录音等。

保留上述证据时,尽量保留原件,不要修改或涂抹原件,否则会影响证据的证明力。

因加班费、未休年假工资产生争议时需要收集保留的证据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在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诉求不仅仅是确认劳动关系,还主要集中在讨回加班费、年假工资等方面。那么,应该收集哪些证据来追回加班费和未付的年假工资呢?

第103010条第9款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对加班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103010第6条还规定,劳动争议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追索加班费的案件也不例外。

劳动者提供的加班证据可以是考勤单、交接班记录、加班通知;也可以是工资条、证人证言等。此外,如果劳动者主张加班的证据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劳动者也应给出这一主张的证据。劳动者证明加班证据在用人单位控制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未提供的,应当承担不良后果。

关于索要无薪年休假工资纠纷需要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员工在年假期间享有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条规定,年假天数根据员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的职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的,计入累计工作时间。因此,“累计工作时间”对于员工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至关重要。

累计工作时间与休假天数、未休假员工工资直接相关。

少。职工对其主张的累计工作时间负有举证责任,否则就要承担不利后果。这些证据一般包括劳动合同、档案记录、社保缴费记录、离职证明、工资发放记录、个人所得税缴税记录等。


此外,在这类争议中,有些证据是要由用人单位来提供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劳动者就有了胜诉可能。这些证据包括:用人单位已安排劳动者休年假的情况和用人单位虽未安排劳动者休年假,但征得劳动者书面同意自愿不休的(这种情况用人单位仅支付劳动者的正常工资,不需要支付3倍的年休假工资)。如果拒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对职工难以提交证明材料的,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申请时也应提供明确的证据线索。


因工伤认定及待遇产生争议需要收集和保留的证据


在众多劳动争议中,因工伤认定、工伤待遇产生的纠纷无疑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最为无助的一种类型。尽管工伤偶发,但却猝不及防,一旦发生,对劳动者及其家属都影响巨大。工伤保险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劳动者受伤后却要么找不到用人单位帮自己申请工伤,要么被用人单位否定属于工伤,维权困难。


如何在发生伤害后获得工伤认定?这就需要劳动者注意收集、保留相应证据。


这些证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这类证据与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类证据是能够证明所受伤害构成工伤的证据。包括: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相关证据。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的证明、法院的判决书或其他证明。


3、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机关或者相关部门的证明。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的证明。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证明等。


事实上,劳动争议远不止上述几类,所需证据也很难一一列明。


劳动者想要在各类争议中获得支持,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权益,留心保存各种与工作有关的材料、实物等,当维权需要时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


来源: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