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记者李未来见习记者萨远明北京报道
8月9日,惠州亿威锂能有限公司(300014。SZ(以下简称“亿纬锂能”)披露公告称,与创业板股份有限公司(002340)签署《10000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合作备忘录》。深交所以下简称“创业板”)。
亿威锂能可向创业板供应报废的含镍动力电池,创业板将通过回收镍产品优先使用亿威锂能。合作期限从产品供应开始,为期10年。
北京特一阳光新能源总裁齐海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锂电池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一直是困在所有新能源企业的难题。两家公司的这种定向回收合作值得期待。”
提前锁定格林美回收镍产品
亿纬锂能投资锂电池上游矿业企业后,8月9日,亿纬锂能披露与创业板签署《10000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合作备忘录》的公告。
公告显示,创业板承诺在其再生镍产品(包括硫酸镍、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中优先使用亿纬锂能。同时,亿维锂能向创业板供应报废含镍动力电池和电池废料,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和镍产品全球绿色供应链,推动动力电池低碳排放达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而且,2024年以来,创业板承诺供应1万吨以上的镍产品(包括硫酸镍、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等)。)每年回收给亿威锂能,以保证亿威锂能按月均衡备货供应。合作期限从产品供货之初持续10年,可根据需要增加数量、延长合作期限。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镍电池的出货量激增。有机构预测,镍供应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短缺,镍将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关键资源。益威锂业与格林的合作,可以提前锁定一部分镍资源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焦虑。
“锂电池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一直是困在所有新能源企业的难题。两家公司的这种定向回收合作值得期待。”齐海申说。
齐海深认为,“如果亿威锂能在产业整合中利用自身资源,打造锂电池“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趋势,不仅可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将更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建议扩产企业看到“全球产业链”的供需关系,有计划、有控制地释放有效产能,因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双头发展路线会更适合市场需求。”
“动力电池回收”成为新机遇
近年来,亿威锂能发展势头良好,已成长为中国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在今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中,亿威锂能装车量为0.96GWh,占比1.8%,排名第六。一个月前,亿纬锂披露了多则公告,其中投资2亿元收购锂电池上游企业部分股份。一个月后,亿纬锂能披露了与格莱美合作的公告。
据了解,创业板专注于发展以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动力电池回收为重点的新能源业务,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进企业代表。绿玛特控股子公司绿环已在创业板提交招股书。绿色循环将负责绿茵的电子垃圾业务。目前与创业板合作的公司有超过1亿的纬度锂能,包括丰田汽车,
data-gid="9221878" qid="6595500098308838660" mention-index="0">三井物产、孚能科技等企业均与格林美存在合作。对此,记者就亿纬锂能与格林美合作的相关问题致电亿纬锂能证券事务部,没有接通。致函亿纬锂能,截止发稿时暂未得到回复。
“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各种原辅材料接连涨价,行业也进入了规模化效益比拼阶段,延伸产业链、整合或并购重组也许会不可避免。长远来看,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是锂电池行业永远不变的追求,这样才能把新能源行业的‘廉价能源’的属性发挥出来,才能获得更多的能源市场占比空间。”祁海珅表示。
近年来,动力电池回收成为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今年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这也是“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到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
祁海珅表示,“近十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逐年销量大增,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00亿元左右,使用5-8年后的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以及回收利用,就会带来更多的环保问题、安全使用问题,确实需要值得关注和重视。”
“在锂电池回收处理包括梯次利用等方式方法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稳定的经验情况下,电池生产厂家和专业回收处理的定向合作,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三元和磷酸铁锂等)、不同型号尺寸的电池进行分别类、系统性的测试、评估后拆解等等,还可以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工艺改进,这对于回收再利用企业的危险品管控、环境污染处理措施等都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