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企业行为的产生受什么驱动,创业是受什么驱动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巨大内需对企业创新的拉动作用,是适应国内外新发展形势,构建我国新竞争优势,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需求,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势所趋。

企业缺乏创新动力、能力和魄力,仍然是我们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与我国经济技术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企业发展也正经历着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新世纪以来,企业研发支出占比从不到60%稳步提升至77%左右,创新主体地位稳步巩固。2021年,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43家,上榜企业数量再次超过美国,其中不乏精密仪器制造、材料、医药等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部分龙头企业成为全球行业发展的航标,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频频创新高。但是,与我国实现科技自立的迫切要求相比,与R&D投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成果产出的增长目标相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基础技术和基础工艺能力薄弱等缺点依然明显,具有创新实力在国际上驰骋的“百年名企”依然稀缺。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中国整体工业化进程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科技发展薄弱的客观事实有关。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粗放型发展初期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规模扩张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与企业家在发展初期缺乏创新实力有关,与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投资、科技体制机制等生态环境不完善,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有关。

推动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主力军,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供给水平。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最重要力量,是能够敏锐感知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重要需求的细胞,是构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至关重要的主力军。要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创新主体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积极性,创新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材料、能源等战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织模式和协调机制。并鼓励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和私营经济、生产、教育和研究等的参与。积极吸引创新企业或由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参与重大技术特别是应用重大技术的“拉单”“揭单”“指挥清单”等不同阶段。保障平台创新基础设施更广泛、更深入的推广应用,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大型科学设施等硬设施向社会开放,包括企业

当前,必须牢牢把握国内巨大市场强劲增长的大好机遇,扬长避短激发万亿市场主体活力。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是创新型企业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瞄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内需潜力,是企业应对国际科技创新环境和不确定风险激增的“王道”,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创新-盈利-再创新”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创新的方向应聚焦于经济主战场“卡脖子”环节的攻坚,向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领域倾斜,聚焦与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相关的科技前沿领域。创新型企业要继续发挥比科研机构更贴近需求、比国外同行更贴近国内市场的优势,为行业细分市场追求美的极致,在“无人区”层面积极挖掘内需潜力。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和服务“先行者勇敢”、“实惠”的政策环境,推动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准入、定价、质量监管、配套服务、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改善,加快形成“创新企业盈利——消费者买单——企业再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003010 (05版,2021年8月21日)。

栏目编辑:顾万全张武文字编辑:程培

来源:作者: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