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他们不仅创造了全国约80%的就业机会,还覆盖了全国约70%的发明专利,贡献了约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50%以上的税收。显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同时,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也肩负着高质量发展的风险防范任务。银行需要明确的信号指标来克服信息不对称,选择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在缺乏有效监管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家缺乏尽职调查的动力,通常是因为他们只能获得项目收入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收入属于投资者。因此,有必要给予企业家足够的激励来尽自己的职责,从而避免企业因其疏忽而造成的损失。从缺乏内部信息的外部投资者来看,企业家薪酬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越高,企业家推卸责任的可能性越小。
创新点
本文首先结合非市场清算假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理论对信贷配给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描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信贷配给之间关系的S-W模型中,引入企业家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得到借款人尽职调查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并进一步推导出项目融资上限作为本次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利用企业家薪酬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作为代理变量,描述了难以通过大样本直接观察到的企业家私人推卸的程度,证明了私人收入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相关性。
再次,本文构建了公司债务、企业家年龄与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私人收入之间的互动术语,进一步分析了私人收入对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影响,发现公司债务会降低企业家的私人收入。同时,企业家年龄越大,企业股权越集中,私人收入对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越显著。
第四,通过趋势值匹配的方法处理研究样本中可能存在的自我选择误差问题,引入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
研究发现
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企业融资方式越多,现金流动性越好,需要的信贷越少。同时,企业越大,越容易获得融资。
第二,中小企业企业家尽职程度越高,企业外部融资能力越强。企业债务对企业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减少私人收入,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中小企业盈利越多,外部融资能力越强。
第三,中小企业企业家年龄越大,其私人收入对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越大,越显著。年长的管理者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方面落后于年轻的管理者,有更多的方式寻求私人利益。因此,在单位私人利益衡量下,对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第四,中小企业股权越集中,企业家尽职调查对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越显著,即中小企业股权越集中,股东之间的制衡越小,信息不对称越严重,会导致债务代理成本增加,最终降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
第五,经济越繁荣,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信贷的需求越小。同时,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增加可变经济繁荣度后,私人收入系数显著为负,为1%
/>企业家尽职程度是影响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越尽职工作,意味着对外融资的成本相对越小。中小企业的负债会激励企业家尽职工作,从而增大企业外部融资能力。随着各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评估与选择。本文以净利润与企业家平均年薪的比值定义私人收益并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企业家薪酬、尽职程度与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具有关联性。由此说明,合理的激励制度有利于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企业家追求私人收益而卸责的可能性,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负债的方式对企业家决策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从而降低企业家追求私人收益的可能性。企业不仅需要有高资历且经验丰富的年长企业家,也需要敢于创新与冒险的年轻企业家,在稳健的决策中包容更多创新型想法和建议,以此不断推动企业推陈出新,追随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建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大股东的数量形成股权制衡,增加对企业家的监督约束,从而降低企业家卸责的可能性。
本文为精编版,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思考,全文详见《金融监管研究》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