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可以直接用手机购买食物
“组长”王女士说,每天都有居民在微信群下单
社区居民购买的商品
“扫码进入小程序,选择你所在的社区,今晚就可以用手机订餐,明天早上用新鲜的食物做饭!”如今,随着新零售的发展,微信群形成的“社区团购”已悄然进入市民生活。线上下单、线下自筹、琳琅满目的商品正在巴城一些社区悄然兴起。
线上下单家门口提货蔬菜水果啥都有
“好吃的国产红,2斤只需要6.9元。”“穗活动12点开始,西兰花3.9元一斤,红心柚8元一斤,豇豆4.5元一斤,数量有限,结束!”“今天团长推荐青椒炒肉丝,我还没买菜。”这些以前在超市看到的促销信息,现在在巴城的一些社区团购群里每天都能看到,这些信息都是由社区团购中的“群主”在微信群里发布的。
“嘿,你在卖这些水果吗?看起来不错!”昨天(3日)上午,在巴城江军大道四季苑小区外的杂货店门口,一大筐包装好的红枣、红葡萄干、猪肉、青菜等商品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大家纷纷询问店主王女士。原来,王女士是四季苑小区团购的“负责人”,商品不是她卖的,而是居民自己在团购群里购买的。
王女士告诉晚报记者,她从10月中旬开始做“社区团购”。团购的范围主要在她自己的社区,一般都强调就近原则。“一个月前,有人以‘团队负责人’的身份来找我。另外看到朋友圈里有朋友说可以在家门口买新鲜的水果蔬菜。我当时感觉很好。”王女士说,她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几年了。她认识大部分居民,彼此信任,所以她答应做“社区团购负责人”。现在他们社区团购微信群有67个人,都是社区主。
王女士说,作为“团团长”,她每天都会在团里推荐蔬菜、肉类、水果等商品,并提前发布一些关于“秒杀”活动的信息。业主收到信息后,可以点击团购链接,直接购买。群里的订单收齐后,货物会送到社区,放在王女士的店门口。已经下单的居民可以随时取货。此外,王女士还将回答业主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如到达时间、付款方式等。
“社区团购”悄然兴起实惠又方便
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社区团购”在巴基斯坦城市人群中悄然兴起,这种线上线下提货的模式让不少居民感到实惠和便捷。
“我工作忙。我和老公基本上早出晚归。有时我们去超市时不得不挤出时间。现在加入‘社区团购’群,对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来说简直太方便了。”家住巴城半山驿城的市民赵女士说,她通常中午会抽时间看看群里有什么商品,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订单。晚上下班后,她可以直接在小区门口取货,回家做饭。
看到这种模式受到了很多居民的好评,晚报记者加入了一个社区团购群,点击进入群推的“社区团购”平台小程序,屏幕上出现了团购商城页面。有时水果、蔬菜、肉、禽、蛋、家居、日用等各种商品都标有价格、图片和详细说明,可以直接下单参与手指团购。后来晚报记者加入了几个团购群,发现群内销售的商品单价比实体店和一些电商平台更实惠,比如一公斤冬枣5元,一公斤红富士3.5元,两公斤米豆腐3.9元,两公斤陕西酥梨2.9元.部分商品参与了特价“秒杀”,但数量有限。
团购模式多样队伍逐渐壮大
晚报记者了解到,根据社区团购的订单量,“组长”还可以抽取一定的佣金。从居民的接送形式来看,社区团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配备实体店、超市等。居民可以在社区的小卖部或集装箱里取货。“集团首脑”大多是小卖部的老板;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一些“团长”与社区居民长期合作,将商品送到居民家中。这是以“头”为核心的找人模式,居民往下走。
单后,商家会把产品送至团长处,“团长”来分配货品,这一类型的“团长”多为一些时间比较灵活的市民。那么,这些商品都是来自哪里呢?据巴城一社区团购负责人罗女士介绍,他们与巴城一些超市合作,目前对外团购的商品以生鲜、水果为主,大部分都是从基地直采,再由仓库包装发货。“这种模式主要是方便市民购物,每天进行两次配货,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今后,我们将把更多商品发在小程序内,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在小程序内买到实惠的商品。”罗女士说。
除了这种以小区为单位的“社区团购”模式外,在巴城还有许多水果店开通了团购的方式进行销售。这种模式也是以微信群为载体,顾客进群之后,可以参与各种水果的拼团,参团下单成功后,就可以自己选择到店自取或者送货上门。此外,有一些实体店也开启了建群营销的模式,顾客以周边居民为主,邻里间的信任让“社区团购”得到快速发展。
“社区团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购物成为一种‘线上+线下’的模式。不过,也希望更多的商家更注重产品的品质,这样,这种模式才能长远发展。”业内人士称。(记者 牟柯)
原标题:上午手机下单中午家门口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