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KongFilm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华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创立于1982年,每年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组织与颁发,旨在鼓励优秀香港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的奖项,是香港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一般于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颁发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21个奖项。
与金鸡奖、金马奖由数十位专业评审组成的评审团,集中看片投票决定获奖者的评审制度不同,香港电影金像奖采取的是与奥斯卡金像奖类似的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由香港电影导演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等13个金像奖属会会员组成的“金像奖选民”,和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的电影业内人士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经过两轮投票选出最终得奖者,是由电影人全面主导和参与的电影奖项。
《父子情》 ——第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方育平。他有留学美国的背景,但无疑是当时香港电影界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103010讲述了一个倔强的少年从小到大与父亲抗争的故事。但当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回到家时,他惊讶地发现父亲已经去世了。整部电影由当时不知名的演员主演,同时也没有同时期其他电影的奢华气质。当整个香港社会沉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美好梦想中时,镜头深深地渗透到从未被电影界关注的香港下层民众中,气质清新、优雅,很有特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部电影直接入选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父子情》 ——第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003010以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越南问题为突破口,实则是压迫环境下人性的本能选择。虽然题材颇具政治性和敏感性,但徐导演却兼顾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甚至从中可以体会到此后在香港风靡一时的英雄电影的热血风格,堪称那个时期难得的好电影。凭借这一点,许鞍华成为了香港电影界不可多得的领军人物,男导演大气磅礴,女导演细腻。
《投奔怒海》 ——第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每隔一年,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再次将这一荣誉颁给方育平导演的另一部力作《投奔怒海》。虽然今年经典的清宫电影《半边人》等强势电影比比皆是,但延续了早期金像奖鼓励新浪潮电影的特点,《半边人》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可惜由于选片题材过于边缘化,实在不符合香港电影市场商业化的需要。从那以后,导演方育平再也没有表现得更好,而是一直致力于电影教育和纪录片拍摄,这可能是他坚持底层文化和现实文化的必然归宿。
《垂帘听政》 ——第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半边人》和《似水流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开始与内地电影人交流合作。《似水流年》其实都是在海南岛拍摄的,《投奔怒海》讲述的是内地和香港放弃不变的亲情。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斯琴高娃成为第一位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内地女演员。
="font-size:15px;">《警察故事》——第五届金像奖最佳影片1986年,对于金像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经过了四年的摸索之后,金像奖已经逐渐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从最初的抢班夺权,替新浪潮电影正名,而逐渐转向培植一个崭新的市场,培育更优秀的香港电影,直接催生了香港电影第二个高峰期的诞生。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警察故事》获奖。
《英雄本色》——第六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英雄本色》的横空出世宣告了香港英雄片时代的到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导演吴宇森凭本片一路成为世界级的“暴力美学”大师,周润发发哥则成为了华人地区最具有魅力的男演员。但是其实在这一届金像奖中,无论是方育平探讨移民问题的《美国心》,还是关锦鹏初试啼声,欧化文艺的《地下情》,甚至是小宝尔东升直面社会问题的《癫佬正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片。只是在这个时代里,《英雄本色》实在太过抢眼罢了。
《秋天的童话》——第七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88年,虽然英雄片正盛行,但是金像奖的天平却倒向了一部文艺电影——《秋天的童话》。这部由张婉婷导演的爱情电影深情隽永,虽然没有火暴的场面,但是以情动人,也是香港影史上的经典名片之一。
《胭脂扣》——第八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胭脂扣》以“人鬼恋”包装了一段华丽的历史,而张国荣与梅艳芳则将片中那一段惊世绝恋诠释得令人心服口服。但是这其实掩盖住了本片另两位主演——万梓良与朱宝意的出色表演,正是他们相对平行的俗世爱情,才衬托出如花与十二少感情的凄美。许鞍华弟子关锦鹏至此展现出自己对于女性心理超强的把握能力。
《飞越黄昏》——第九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飞越黄昏》是一部以黄昏恋为题材的电影,号称香港电影界文胆的张之亮于平凡之中显不凡,把一部本来很容易流于琐碎的电影拍摄得淡而出味,手法清新而自然。冯宝宝与吴耀汉两位老戏骨也不负重望,生动的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
《阿飞正传》——第十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1年,《阿飞正传》横空出世了。其实幕后的故事很多,比如一直不得志的王家卫是怎样靠耍嘴皮子,才“骗”来了第一笔投资,同时又把诸如张国荣、刘德华、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这些一线明星“哄”到了剧组;更离谱的是,本来电影公司老板邓光荣是做好了连拍两部的打算,但是在超低票房面前,一个巨大的悬念也因此留在了电影当中。但是不管怎样,代表了一整个香港以及时代的颓废气质,再加上摸棱两可却别有寓意的对白,使得《阿飞正传》成为了香港影坛的一朵奇葩,而王家卫也由此成为了香港电影最异类的一位导演。
《跛豪》——第十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2年,得奖的影片是《跛豪》,取材自真实案例,由香港电影界最传奇人物——麦当雄监制完成的这部传记片一举成为了本年度金像奖最大的赢家,也开创了香港传记电影的一时风潮。
《笼民》——第十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3年,张之亮的《笼民》一片爆冷,打败了《阮玲玉》和《男儿当自强》,确实有些令人费解,但是这只是建立在另外两片都是大卡司、大制作,宣传推广力度强大的基础上,而很多的影迷朋友,很可能到现在也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笼民》其实走回了早期方育平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路子,但是制作手法却不落俗套,以群戏勾勒出了一个香港当时确实存在的社会现实,整部影片悲而不伤,还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氛围,这个奖确实当之无愧。
《新不了情》——第十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十三届金像奖是属于《新不了情》的一届,除了因为本片横扫了各大奖项之外。尔东升导演特殊的浪漫主义情怀也终于获得了金像奖的肯定。
《重庆森林》——第十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5年,王家卫卷土重来,这一年内,他导演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两部影片同场角逐,最终由《重庆森林》获得最佳影片奖。王家卫的最高峰时期也在这两年内到来。虽然王家卫所导演的影片在香港影坛从没有获得过太高的票房,但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始终坚持大卡司,大制作的精品路线,却使得他成为各大奖项上的常客,甚至红到了诸如嘎纳、威尼斯等国际影展上。所以假如要评选香港影坛最具有商业噱头的导演,确实非王导演莫属了。
《女人四十》——第十五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6年,许鞍华的影片《女人四十》不只是横扫了金像奖最重要的六大奖项,更获得了同年柏林电影节的肯定。新浪潮时期的导演终于成功地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而《女人四十》一片的大满贯也成为至今无法被人逾越的高度。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是直接引发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辉煌的最重要原因。也正是如许鞍华、王家卫、徐克、吴宇森这些导演支撑起了一整个香港电影的繁荣。但是随着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电影却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低潮期,首先是大批作为影市繁荣基础的小成本影片失去生存的土壤,其次则是大批优秀电影人的外流,(吴宇森与周润发正是在这一时期前后远赴好莱坞发展,并取得了一定范围的成功,)导致了香港影坛的人才匮乏。再这之后,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是真正优秀的电影却依然还是会诞生的。
《甜蜜蜜》——第十六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7年,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一片再次上演横扫金像奖的戏码,一举囊括了包含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大奖。这部借助《甜蜜蜜》一曲串起全片的讲述新移民二十年艰辛的电影,以其淡而有味的剧情、巧妙的结构和对于香港二十年历史的概括性描绘成为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大香港”电影,也成为广大影迷了解香港的重要物证。
《香港制造》——第十七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8年,香港回归之后的首届金像奖。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成为最大赢家。这部成本极低(只花了50万港币),制造颇为粗糙的影片,以一种横空出世的姿态成为当年度华语影坛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影片。影片通过对几位生活在社会底层香港青年残酷青春的更为残酷的白描,表达了后九七时代,弥漫于香港的一种末世情绪以及一种无归属感的漂浪状态。本片成为众多八零后青年的精神指标,也使得长相十分诡异的李灿森成为众多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野兽刑警》——第十八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9年的《野兽刑警》同样是一部描绘灰色地带与绝望情绪的影片。黄秋生成为香港影坛最诡异的金像影帝。不过单从影片本身素质而言,本片或许是历年来最薄弱的一部,只是在一整个市场都低迷的情况下,本片的获奖也在情理之中了。
《千言万语》——第十九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0年,《千言万语》获得最佳影片,许鞍华导演成为金像奖的三冠王。但是其实本片的政治指代意义远大于影片本身的素质。
《投名状》——第二十七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大哥(李连杰 饰)被同僚出卖,所带军队无一生还。因为装死而活下来的大哥遇见了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 饰),二人一夜取暖后,莲生不告而别。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饰)发现并带回村,发现竟是二虎(刘德华 饰)的妻子。被贫穷饥饿所折磨的农民在憨厚的二虎与忠诚的三弟的带领下,劫抢官银,导致官府半夜报复。大哥乘机鼓动大家参加军队赚来军饷粮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连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
《叶问》——第二十八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30年代,中国武术之都佛山。
这日,武功了得的北方武师金山找(樊少皇 饰)率众来佛山踢馆,各大武馆馆主皆成他手下败将之后,他找上习得一身武艺却为人低调未设馆授徒的叶问(甄子丹 饰)。在巡警李钊(林家栋 饰)、好友武痴林(行宇 饰)等乡邻的请求及妻子张永成(熊黛林 饰 )的鼓励下,叶问用咏春拳以柔克刚将金山找制服,确立在佛山的大师傅地位,李钊更私下将他视作师父。之前叶问挚友周清泉(任达华 饰)有心拉他合开纺织厂,但怕与爱妻及爱子分开的他只在资金上将周支持。
《十月围城》第二十九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05年,香港中环。革命志士惨遭暗杀。知悉孙中山(张涵予 饰)即将抵港,清廷遂派遣将军阎孝国(胡军 饰)前来剿杀。他收买赌徒沈重阳(甄子丹 饰)作密探。适逢商人李玉堂(王学圻 饰)之子李重光(王柏杰饰)考学庆典,沈重阳见前妻月茹(范冰冰 饰)与幼女已成他人家眷,黯然离去。为护孙,《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梁家辉 饰)邀戏班班主(任达华饰)出手,令其惨遭灭门,其女方红(李宇春 饰)侥幸生还。陈少白被擒,与阎孝国相见,师生决裂。独子游行好友被擒等变故,使李玉堂投身革命,引得探长史密夫(曾志伟 饰)查封报馆。其间,李玉堂帮车夫阿四(谢霆锋 饰)与恋人阿纯(周韵 饰)订婚。月茹夜会沈重阳,要他弃暗投明。
《打擂台》第 三十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公司小职员梁景祥(黄又南 饰)为人懦弱,是个时常受气的角色。这日他为公司奔赴某村收地,不料路上被几个恶人暴打,幸有罗新门高徒林良淳(梁小龙 饰)出手相救。梁景祥感佩良淳,追索至罗记茶楼试图拜其为师。罗新门罗新师傅(泰迪罗宾 饰)三十年前名动武林,但因在一次比武中不幸中风昏迷至今,导致罗新门败落,只有首徒陈德成(陈观泰 饰)与林良淳二人勉力维系一门生计,昔日武馆也早已沦为茶楼。
《桃姐》第三十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桃姐(叶德娴 饰)是侍候了李家数十年的老佣人,把第二代的少爷罗杰(刘德华 饰)抚养成人。罗杰从事电影制片人,五十多岁了仍然独身,而桃姐也继续照顾罗杰,成为习惯……一日,桃姐如常到街市买菜,回寓所煲汤、做好满桌的饭菜,在等待从内地出差回家的罗杰,桃姐看着窗外的街景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间却竟昏迷在地上……桃姐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在医院,桃姐是中风了!一边手臂不能活动自如,必须利用物理治疗尽量恢复活动能力。
罗杰在百忙工作中为桃姐找合适老人院,期间巧遇昔日电影拍摄认识的草蜢哥(黄秋生 饰),桃姐出院来到老人院,环境陌生,院友怪异,桃姐强装镇定。罗杰工余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仆闲话家常一如母子,仍保持互相揶揄调侃习惯,桃姐嘴硬心甜,院友羡慕。
《寒战》第三十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被称作“最安全的城市”,岂料警局接到一通匿名电话,对方声称劫持了警队的一辆前线冲锋车以及车内的五名警员和武器装备。此次事件引起了香港警队高层的高度重视,适逢处长(王敏德 饰)出访国外,此时由鹰派人物行动副处长李文彬(梁家辉 饰)与年轻的管理副处长刘杰辉(郭富城 饰)一起负责这次案件,并将行动命名为“寒战”,李文彬任总指挥。
《一代宗师》第三十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广东佛山人叶问(梁朝伟 饰),年少时家境优渥,师从咏春拳第三代传人陈华顺学习拳法,师傅“一条腰带一口气”的告诫,支持他走过兵荒马乱、朝代更迭的混乱年代。妻子张永成(宋慧乔 饰)泼辣干练,二人夫唱妇随,琴瑟合璧。
1936年,佛山武术界乱云激荡。八卦拳宗师宫羽田(王庆祥 饰)年事已高,承诺隐退。其所担任的中华武士会会长职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关注与觊觎。包括宫羽田的独生女宫二(章子怡 饰)在内,白猿马三(张晋 饰)、关东之鬼丁连山(赵本山 饰)、咏春叶问等高手无不将目光聚焦在正气凛然的宫羽田身上。拳有南北,国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会长重任,然这浮世虚名却引得无数迷乱之人狂醉奔忙,浪掷残生。
《黄金时代》第三十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世纪30年代,20岁的张乃莹(汤唯 饰)逃婚求学,却惨遭抛弃。投靠未婚夫汪恩甲(袁文康 饰)后的张乃莹依然躲不开被抛弃的命运,好在遇到了在报社工作的进步青年萧军(冯绍峰 饰),两人相知相爱。通过萧军张乃莹认识了女编辑白朗(田原 饰)、罗峰(祖峰 饰)夫妻以及聂绀弩(王千源 饰)等文学作家,改名“萧红”后的她得到了鲁迅(王志文 饰)、许广平(丁嘉丽 饰)夫妇的首肯,随后又结识了了胡风(冯雷 饰)、梅志(袁泉 饰)夫妇、蒋锡金(张译 饰)、丁玲(郝蕾 饰)、端木蕻良(朱亚文 饰)等人,在同时代作家的互相鼓励之下,虽然战事不断、颠沛流离,萧红却逐步走向了创作的“黄金时代”。
喜欢电影请点击下方订阅“淘电影”,留住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