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英国讽刺1984,英国讽刺文学

古代思想特征的铺垫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中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会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认为人类会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并试图理解世界,保持个性,尊重个体。

有圣人,有救世主,有真正的和平和正义

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出现了,对人类未来美好社会的期待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乌托邦

这是托马斯摩尔对自己所处社会的深入批判,从而构建了一幅全新的社会图景。一般概念不再出现。它是一个有具体细节的社会形象,是孔子对世界的大和谐,是人类所能想象的人间天堂的一切细节。

反乌托邦出现的土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和平的期待变成了虚无的泡沫。道德沦丧只是一个前奏和小小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古代欧洲大陆的暴力胜利,德国的水晶之夜,以及苏联的大清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与国失去了一些残存的道德考量,屠杀犹太人,彻底摧毁了汉堡等城市。那时,人类开始不断恐惧。

因此,一些思想家开始反思并试图澄清那个时代弥漫的新绝望。扎米亚廷和赫胥黎的作品《我们》和《美丽新世界》,表达了当时这种情感的方式与《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相似。这是反乌托邦三部曲,这是 《1984》 .

作者奥威尔想说的

所以在一个充满剥削的世界

界里面人性能否被尊重? 奥威尔认为,运用无限制的酷刑和洗脑,人性被摧毁,简直易如反掌。他假设了1961年以及之后十年的事,并且把独裁社会和核战联系了起来,而且在为我们讲述真理的本质,真理部大楼的那三句话,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不仅仅是描绘斯大林对待真理的情景,而是在描绘西方工业国家的发展趋势,资本带来的权力可以为他们创造事实,创造真理。


资本使得真理是液态的,可以流动。比如我在一家公司,会声明这家公司的产品是最好的,这是我的真理。但如果我到了竞争对手的公司,那么真理就变了,新的真理产生了,他家的产品是最好的。主观来说这个新的真理就如同旧的真理一样真实,尽管它们是相反的。


奥威尔描述的工具化的人可能面临的一个恐怖状态,即经过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几百万人怎么可能犯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人怎么可能正确。异端被视为精神错乱,布鲁诺会被再次烧死。


奥威尔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成功的思想控制下,人们只知道什么是真理的对立面,而不是ta的想法的对立面。奴役及自由就是他之所以感到自由,是因为他不会再 意识到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矛盾。二加二就是五这是真理,那么二加二是四就是错误的。而ta自己没有任何关于二加二是否等于四或者等于其他的想法。


奥威尔的描述是相当压抑的,他描述的是20世纪末整个的人类种族。用中国古话来说,他是一个慈悲的人,看到了世间的黑暗,便想着如何让它变得光明。他惧怕绝望和顺从统治人们的内心,指出这个危险的方向,从而希望人类能避开它,去创建一个有活力的世界,在那里,人不是机器,不是物品,不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附件,他们有着个体的尊严。


《19884》绝不仅仅只是说斯大林的错误,他是想警告我们,提醒我们现在的资本生产和组织模式会使人变的物质,他希望人不要在其中丧失个人痕迹,爱和批判性的思维。这是乔治发出的强烈的警告。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1984》描述的是现代的一种现象,而仅仅把它归于对斯大林或苏联的讽刺,那恐怕是极大的不幸。


如果喜欢,请关注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