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参观红色基地目的及意义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意义

“很累,但这是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近日,浙江庶人大学最后一个暑期实践团队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衢州实践并成功返杭,也意味着今年6月底在浙江庶人大学开始的“寻找红色足迹,汲取成长动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暂时告一段落。其中一位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用“熊猫眼”说:“我们坐在老前辈留下的桌椅前,一起学习交流,兴奋地聊着昨天和今天生活的巨大变化。大家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这个社会实践中,有一个特殊的团队。经过7个小时的“乘风破浪”,他们来到了祖国最东边的舟山东极岛。在东极岛,实操师生参观了红色基地,如庙子湖海防营老岛精神纪念馆、海江守护门石刻等。在老岛精神纪念馆,全体师生认真听取了讲师的介绍,通过实物、图片、场景详细了解了“东海前哨模范营”的先进事迹,对“祖国最重要、海岛是家园、艰苦为荣、奉献为基”的“庙子湖精神”(“老岛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都说要从“庙子湖精神”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的使命就是奋进!实践中,师生们还在东极岛开展了“清洁东极岛、守岛蓝”“清洁海”活动,以实际行动清理海岛垃圾,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教导员刘军感慨地说:“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光荣传统,听从先辈的嘱托,以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勇往直前,努力做新时代的伟大奋斗者!"

自2017年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村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文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来到绍兴市越城区傅生镇王上村,带着对共同富裕建设的憧憬和思考。20世纪60年代,王上村“四面环山,一条小溪,荒山荒林,没有粮食”,但现在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村。带着疑问,实践小组在一名党员和“八把锄头”上找到了答案。

“那时候,村子很穷。为了摆脱贫困,我们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友带领全体村民用上了村里仅剩的8把锄头。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控制了进荒地,改溪造地,使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上村党支部书记韩友发向实践团队成员讲述了“八把锄头创伟业”的故事。实践小组成员童眼说:“在王金友带领村民肩扛锄头、开辟荒山之前,现有的红红火火的精神萦绕着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从王上人的实践中感受到他们对乡村的热爱和希望,感受到王上独特的红色印记和基因。”

除了寻找红色基地、支持乡村振兴,舒达大学的学生还将专业知识融入基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舒兰国际医学院师生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华凯马金镇开展志愿服务实践,切实成为村民的“贴心小棉袄”。“请排队,一个一个来。”“奶奶,请过来。我给你量量血压。”在开化县卫生院体检中心,舒兰国际医学院的学生们穿着白色的大袍,辅助医务人员为老人进行体检。“爷爷奶奶和奶奶非常适合我们的工作。听说他们一直在说‘谢谢’,心里觉得暖暖的。虽然有点累,但是值得。”队员们兴奋地说。

他们还跟随医生挨家挨户走访村庄,调查健康需求,为65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药品,并体验初级保健活动。学生们说,作为未来的医生,他们必须努力学习,实践自己的技能,保护人民的健康,为健康的中国做出贡献。虽然他们没有掌握熟练的医疗技能,但他们有了致力于医疗服务和改善人民健康的初步意图。

100多支队伍,全校近万名师生,在这个火热的暑假里,带着一个又一个“身临其境”的思政实践课:2万多公里外的浙江省305个红色基地,浙江庶人大学的学生们奔赴台州、杭州、金华、宁波、漳州、绍兴等地,走遍浙江的“红色根”, 用脚丈量浙江大地据悉,学校今年组织的暑期实践活动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除了组建100多支队伍外,浙江庶人大学还积极引导其他学生以个人形式打卡红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芮嫣楠 林肖含 曾晓江)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