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护眼灯、舒适的座椅、全天循环新风系统、一应俱全的学习用品和免费的茶点.近年来,共享自习室风靡全国各大城市,成为备考追梦路上的新基地,也成为众多创业者的新宠。
美团发布的2020年《暑期教育行业复苏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共享自习室在成人培训搜索增速中飙升至第一位,较去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为什么共享自习室在很多行业都因为疫情进入低谷的情况下还这么受欢迎?我们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共享自习室越来越热
在狭小温馨的空间里,一排排座椅错落有致,坐满了专心看书的人,整个房间里只能听到书本翻动的声音。
这是一个共享的自习室。进入这个房间的人包括正在准备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下班后给自己“充电”的专业人士,还有被父母送去做作业的中学生。他们每天花50元到100元就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学习。如果他们持有月卡、季卡、年卡,价格会更优惠。
国内共享自习室最早建立于2014年的广州,之后开始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2019年,全国新增近1000个付费自习室。根据公众评论数据,沈阳、北京、上海、Xi安共有200多个共享自习室,其中沈阳有360多个,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自习室的设计和布局基本相同。一两百平米的空间里有几十个座位,根据不同人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简单划分,比如类似图书馆的开放式书桌,用隔板隔开的独立隔间,“鼠标键盘区”和“静音区”。每张桌子都有一个插座和台灯,还有一个独立的储物柜。自习室里还有休息区,还提供耳机、打印机、充电宝等常用设备。
一家共享自习室的经理告诉记者,虽然在防疫期间关闭了2个月,但重新开放后自习室客流稳定,上座率可达70%。晚上和周末人比较多,其他时间比较宽松。
“寻找自己独立的空间”
“没有办法在家学习。”正在准备求职考试的黄涵告诉记者,她最近每天都来自习室学习。“共享自习室的学习氛围比家里好,装修、光线、环境都很舒适,这里的学习效率很高。”
过去,黄汉也去邻近学校“蹭”自习室,或者去公共图书馆学习。但在防疫期间,很多学校停课,“最近的图书馆根本无法预约”,于是她不得不开始“花钱买座位”。幸运的是,共享自习室每小时10元左右的收费让她觉得“可以接受”。
北京袁琪自习室创始人陈素明告诉记者,一开始因为学习找不到自习室,后来就萌生了建立共享自习室的想法。
分析人士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考研和考证成为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有341万研究生报考,但全国平均每43.9万人共用一个图书馆,公共自习空间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正是公共资源的短缺催生了我国共享自习室的发展。
自习室除了满足学习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私人空间的渴望。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43.2%的消费者去共享自习室是为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对此,黄汉感慨万千:“在自习室里你会感到安心,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不受干扰,在这里你可以真正做自己。”
探索智能商业模式
“通讯器
据记者调查,现阶段共享自习室主要采用提前收取会员费的盈利模式,但不少创业者正在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深圳专题自习室利用自习室平台搭建了“年轻人成长生活圈”。通过电影分享、阅读沙龙、花艺课堂等增量服务提升用户粘性;上海黑自习室在防疫期间延长会员资格,创建会员微信打卡群,提供线上“云监督”,积累口碑;郑州市早晚自习学会推出“24小时无人模式”,延长营业时间,降低人工成本.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自习室存在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未来可根据用户需求细分市场,开展跨境运营,共享空间合资等。通过情报和社区,
降低经营成本,探索多种盈利模式,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快速发展的自习室也带来新的管理问题。目前自习室大多分布于写字楼或居民住宅区,部分自习室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认为,要维护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通过提前备案、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等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12/28/646886.html?_s=160915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