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06-06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在P2P平台出现大面积违约和跑路事件之后,“有保险承保、保本保息”成为互金产品最大的卖点。
另一家财产保险公司被P2P坑了。
由于信用保证保险产品承保的P2P平台逾期违约事件集中发生,易安财险近年来频频卷入金融投资者的理赔纠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其投诉量排名第一,2019年为309起,同比增长15350%。
近日,多位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易安财险资本债务履约保证保险承保的产品到期无法赎回,保险无法结算,包括从富管家平台APP、同程旅游APP等各类互联网平台购买的P2P产品,即百达金融的理财产品,也包括金交所的理财产品。
一位对整体情况有较好了解的投资者告诉记者,目前已逾期尚未结清的资金金额超过十亿元,还有两亿元左右尚未到期。涉及的投资者可能有几千人。这一数据尚未得到核实,但在百达金融所在的政府部门与投资者的反馈沟通记录中,对方表示,涉案人员约5000人,其中部分人员已经落户。
逾期理财产品集中理赔给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带来了很大压力,易安财险并不是第一家遇到此类问题的保险公司。其实在此之前,天安财险、众安财险、中华财险、长安财险等多家财险公司都在这一领域“跌跌撞撞”。随着P2P监管的收紧,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曾经活跃的合作模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不过,从记者通过这群投资者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些产品大多是一年期的。2019年末出现集中到期违约现象,部分产品尚未到期,意味着产品处于2018年末。2019年大量发行。现阶段,不仅很多保险公司已经退出互联网财富管理项目,P2P平台本身的清理和退出也在加速。即使有过去的教训,易安财险还是拿了这样一个土豆,火了一把在易安财险办公室的一个投资者交流视频中,公司的一位接待员说:“我们也是受害者”。
失守互金
这些投资者主要通过富管家APP和桐城旅游APP两大渠道投资北京百达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达金融”)发布的P2P产品。大部分是通过富管家APP渠道购买的,每个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从几万到一百多万不等。
富冠佳是由白英富信财富(北京)投资管理公司运营的第三方网络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白英富信”)。根据白英富信今年4月发布的公告信息,2017年10月,易安财险推出后,公司与百达金融签署了合作协议。
公告显示,百达金融所有逾期产品均由易安财险承保,被保险人为百达金融产品的借款人,被保险人为百达金融产品的实际出借人,约定保险合同理赔等待期为0天,保险理赔时效为2个工作日。
从去年开始,这些产品因集中开始出现逾期,易安未能如期理赔。经平台与保险公司协商,后者于2019年10月23日出具承诺书,承诺在90个自然日内完成理赔。截至目前,期限已过,仍有大量投资者未提出索赔。富管家平台认为,保险公司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
除了百达金融平台发布的P2P产品,易安P&C保险承保的另一类金融产品,即天金所平台发布的金交所产品,也有同样的情况
size:15px;">投资人与易安财险现场沟通的相关视频显示,保险公司并未否认应当对这些逾期产品进行理赔,但同时表示,公司流动性存在问题,“建议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进行反映,或者走司法诉讼,如果监管明确要求理赔一定会赔”。不过,据记者了解,易安财险确实在理赔中,近期已有少部分投资人获得理赔。
易安财险2019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保证险产品保费收入约1372万,赔付支出约536万,承保亏损约1.85亿;易安财险保证保险2018年承保的亏损数据为800万。
剪不断理还乱
财险公司与互金平台之间有着复杂的爱恨纠葛。出现此类状况之后,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相互扯皮的局面。
2018年底,由天安财险和安心财险承保的互金平台米缸金服产品出现逾期情况,后保险公司和平台双方公开互怼了几个来回,平台指责保险公司不按规定理赔,保险公司表示“合作的其他平台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等。
事实上,财险公司与互金平台之间的合作关系十分紧密,不仅限于产品承保,还包括互相导流介绍客户等。以此次易安财险承保的百达金融产品为例,据记者了解,富管家平台上销售的百达金融产品,此前很多是由天安财险承保,但2019年上半年之前,出现了无法理赔逾期产品的情况,天安财险流动性吃紧。
事实上,富管家平台即佰盈富信公司,本身是天安财险旗下的理财平台,平台介绍显示,定期理财主要分为三大系列:百达系列、小赢系列、智赢系列,承保的保险公司分别为易安保险、众安保险、众安保险。
大多数投资人表示,是通过“天安的员工”宣传介绍开始接触到富管家平台并购买了相关产品,事实上,一些天安的员工自身也是这些产品的投资人,据来自重庆、南通等不同地方的天安员工透露,当时公司要求员工“拉人头”加入富管家平台。
不仅在获客投资者一端如此,平台业务对接的是投资人和借款人双方,在借款人的筛选上也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百达金融产品逾期事件发生后,易安财险一度要求理赔提供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证明文件并加盖借款企业公章,百达金融表示“我们没有借款企业的公章,借款企业是保险公司推给我们的”“他们推的企业,他们承保,我们才上的项目”,而保险公司则表示“借款企业是平台推给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联系不上借款企业”。
合作初期往往是甜蜜的。在P2P平台已经出现大面积违约和跑路事件之后,“有保险承保、保本保息”成为这些互金产品最大的卖点,确实大量投资人都是奔着这一安全垫而来。在此过程中,双方也是“互惠互利”,一家与上海某互联网保险公司紧密合作的互金平台内部人士就曾对记者表示,当时,对方一位领导称“我们手里互相握着对方半条命”
顶风前行为哪般
手握对方半条命的“交情”可以回溯到几年前。
2015年之后,互金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始成为一种风尚,合作的产品类型包括账户安全线、寿险、意外险、履约保证保险等,其中,只有履约保证保险是直接触及互金平台核心要害的险种,费用也相对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十多家保险公司涉足该业务。
根据百达金融平台发布的收费标准,借款人从平台借款,需要承担≤8.5%(年化)的借款利息,年化2%的服务费,5‰(借款金额)的违约金,以及年化1.2%-1.5%的担保费或保险费。
但事实上,虽然保险公司,尤其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热衷该业务,但是监管的态度则相对谨慎,一直在严格约束规范,但并未明令禁止。随着风险事件频发,很多保险公司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都出现亏损,逐渐淡出与互金平台合作这一模式。
对于保险公司与P2P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的合作,业内一直有所争议,这一模式刚出现时,一些大型保险公司认为,P2P是新事物,包括资金流向和债权风险等普遍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而且,保险公司承保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之上,而单个P2P平台上债权标的的数量本就不多或存在“天标”的现象,难以统计成量化模型并进行精算。
2016年发生的“侨兴债”事件一度震惊行业,当时,惠州侨兴集团旗下企业私募债券出现违约,给该项目提供相关保证保险服务的浙商保险,因此陷入了巨额理赔的窘境。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后来很多保险公司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尤其谨慎。
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欢迎保险的加入,事实上,从互联网平台增信历史来看,一开始是通过担保的方式为产品增信,后来随着“去担保化”的开展,与保险公司合作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既然存在较大未知和不确定,且行业里惨痛案例时有发生,为何仍有保险公司铤而走险?这或许与财险行业经营模式和竞争压力有关。一位保险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财险板块中,车险业务增速明显下降,一些财险公司面对较大业务增长压力,而且信用保证保险市场需求旺盛,比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互联网金融机构及资金提供方也希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但要以风控能力为前提,审慎经营,严格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