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间年画通过印刷和数字技术快速复制,而民族刺绣技术则被电脑绘图挤出。传统手工艺技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手工艺品流失现象日益增多。
竹编、手工刺绣、蜡染、泥塑、剪纸、砖雕、年画.这些流传数百年的老手艺,如今主要掌握在老艺术家手中。这些老艺术家年老体衰,呈现出后继无人的困境。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手工制作又辛苦费时费力,收入难以养家,都把年轻人拒之门外。
例如,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四方新村,很多老艺术家都知道如何编织竹制簸箕。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自然、环保、耐用,但这也是簸箕不容易卖的原因。传统流通模式下,手工艺品的消费者只是周边的居民,一个簸箕可以用好几年。
一天卖不了两三个簸箕,收入极低。因此,当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不会继承这门手艺,只会留下老艺人。年轻人不愿意做是正常的,一点也不能苛刻。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30出头的龚勋从Xi回到家乡自贡。他通过电子商务向全国各地销售特色手工竹编。龚勋正在寻找的合作伙伴将来到四方新村和其他村庄,接受这些资深艺术家的商品。
当地一对70岁的老夫妻一个月能编100多个簸箕,有时候卖给电商买家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
很多资深艺人月薪几千元,但不要低估这个数字。当地农民承包的土地年收入超过1000元。
有了充足优质的货源,龚勋的电商生意越来越好。在品多多,最近三个月销量达到了10万,单量也从每天300单达到了每天3000单,带动了周边100多位资深艺人重拾旧技,也让一些年轻人对传承产生了兴趣。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年轻人想赚更多的钱是完全正确的。旧工艺传承也是必要的。两者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电子商务给了工匠们新的希望。
通过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和受众的限制。工匠也可以在家工作,将手工制品送到全国各地,从而增加收入,增加年轻一代的入门信心。
得益于互联网,这些手工艺品可以走出大山、走出乡村,到达中国的千家万户,人们看到了传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