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费社保太坑了亏大了 创业金保险

点击关注「独善者众也」,与你分享讨论“职场那些事儿”,帮你解决职场中的小难题。

很多人渴望进入体制。如果有制度,他们的工作是稳定的,他们有公共医疗,他们的退休福利比普通企业好。

然而,上个月国庆期间,某知名网络众筹平台,一篇《武大优秀教授为社会奉献半生却不幸被病魔打倒》的筹款文章,让很多人看到:在重病面前,即便是公费医疗,也是多么不堪一击。

在重病面前,社保可能真的作用有限

,武汉大学政治学教授曹向“人生真的很脆弱,一场疾病意外就能将一个人的尊严毁灭。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恳求大家的帮助……”求助,公开募集30万元用于癌症治疗。

曹老师在上面的求助文章中说:

一群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相信曹老师在决定发起众筹的时候,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因为“万不得已”、“各种无奈”、“万不得已”,所以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体制内人士发起众筹,也早已不是孤例

去年8月,上海一位38岁的天才法官也因病发起众筹。

同济大学博士袁波曾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但在33岁时被诊断为鼻咽癌。

虽然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完成了五部法律著作,发表了数百篇论文。但是几年后,癌症转移到了两个肺和肺间隔。

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院建议袁波采用目前最有效的免疫疗法。但是,这种治疗费用昂贵,全部自费,一次4万元,三周一次,应该会一直持续下去。其他费用,如治疗费、护理费、伙食费等都没有考虑在内。

早期治疗已经让袁波的家庭捉襟见肘,医生提出的免疫疗法即使亲戚朋友互相帮助也坚持不了多久,最终只能求助于众筹。

似乎系统中的许多学生总是误解公共医疗保健,“患病后前期陆陆续续已经花费了近40万的治疗费用,家里已经倾尽所有来为我治疗,现在癌细胞已经脑转移,一个月的治疗光药费就需要4万元,后续的治疗费用更是无法想象,我还希望能够早日康复,继续回到教育工作中去......”

但事实上,所谓的公共医疗其实只是认为身在体制内,人生的健康保障就有着落了。

然而,我们的医疗保险有几个明确的限制,比如20万上限。

仅这条就已足够说明在大病面前,医保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


但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我国现行的医保目录中共有165916种国产药,其中有4196种进口药。而能用医保报销的药品仅2709种,不到2%。


医保能报销的,就是这万绿丛中一点红


说白了,很多药物不管是医保也好,还是公费医疗,压根就报销不了。


例如这几年发明的抗癌免疫疗法pdl-1,一针3.5万,打10针,便要35万元;


在抢救危重症病人中常用的人工肺,开机费6万元,之后每天2万元起...


注意,以上这些统统需要自费!早前人民日报也已发文明确强调,医保并不是我们的万能灵药:


如今很多地方都已实施了公费医疗和医保的并轨。早在2015年,人社部副部长就已表示,全国只剩3个省的省直机关和中央在京机关没有并轨。


一言蔽之,公费医疗在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报销体系跟医保相同,而区别在于,仅是比体制外好点,但并非万事大吉。


身边一位“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的医生在感慨一位病人“流感13天花掉40万”后说:“这些年,在医院里见惯了生死,我深知人这一辈子的积蓄,大部分都将花在临终前治病的那段时间”。


他还同样说到,“治还是不治、该怎么治,还是钱的问题,如果能负担得起,谁都有要求医生用最佳手段治疗的底气,而不会纠结于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最后给自己留下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


最后,医生建议,“这些年我在医院里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很多时候都是一份很便宜的保险就能解决的事情。”


一定要善于利用保险这个金融工具转移人身风险

我们很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因此不妨设想,如果自己不幸中招:孩子如何完成学业,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侣又如何支撑整个家庭?


再者,如果孩子生病,或是老人生病,你是否能凭一己之力挽救整个家庭?


医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已有高达72%的概率与重疾不期而遇。这也绝不是危言耸听。细想这几年我们朋友圈看过的一条条众筹,都是每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最赤裸裸的现实。


一旦不幸中招,多少家庭要牺牲三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走到卖房卖车的地步,甚至还要在钱和命之间作选择。


而商业保险,仅需我们平日里的一点现金流,却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极端情况下的资金风险,避免家庭走到濒临破碎这一步。


可以这么说,没保险的家庭就像一个脆弱的玻璃球,遇到冲击整个家庭就碎了。而有保险的家庭就像是一个皮球,即使被打压也能够弹起来。


曾有一位体制内的朋友在买保险时跟我说:“我不想哪天生病时还要靠众筹——把自己躺在病床上插满管子的样子公之于众、也不想让家人因为无能为力而悲痛万分。”


所以,还没配置的朋友,再次由衷建议大家,还是尽早配置吧。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


话说到这了,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会纠结于保险“坑人”的顾虑:


有的人被朋友推荐买,误以为保险是投资;


被万能险噱头骗到,赔的钱不如花的钱多;


不了解理赔程序和条件,生病时没有钱赔;


没看清签合细节条款,买了鸡肋等于浪费钱...


但其实这本是一种偏见,东西本身其实并不坑人,真正坑人的,是那些缺乏素养的代理人。


如果你遇到这些,那肯定不是优秀的保险代理人员。


优秀的保险人员或许是这样的:


1、不会一上来就给你推荐产品,至少也得看看给家里人谁买保险


2、不会让你在保费上用力过猛,肯定要结合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分析


3、懂点社保知识,会告诉你一定要给老人或者家里刚出生的孩子交社保的


4、能逐条和你一起分析解读保险主要条款的,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5、详细询问你过往生病的情况,不理解的部分不会强行说没问题,能够回去帮你查一查的,甚至还建议你打电话问问保险公司的


6、可以根据投保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相应的品种,绝不是只要能做单就行。比如,投保人家里谁最需要保险、需要保什么、保额多少等,代理人均可以做出设计并说出理由




还有一个问题对投保人也很重要。有的代理人为拉到保单,会把保险说得十全十美,好像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赔。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保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是非常精确的,每个险种保什么、不保什么说得很清楚。有的投保人不了解情况,只听代理人的介绍,可能会出现偏差。好的保险都是几个险种合理搭配才能实现最大的保障程度的。


普及保险知识从我做起!欢迎关注独善者众也,1年创业、2年企业、8年体制内工作经历,专注分享职场成长策略,解答体制内外工作困惑。欢迎讨论,提出您的意见。(文字图片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