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窄门创业营,混沌创业营

25年来,HKEx最重要的上市制度改革已经上线,内地监管鼓励新经济企业在a股上市的制度改革也吹响了号角。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纷纷向新经济企业、独角兽企业抛出橄榄枝。

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科技、mobike ofo等知名独角兽企业大多集中在科技互联网行业,而与大家息息相关的餐饮行业知名独角兽却寥寥无几。国外的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甚至吉野家、味千拉面,人们还是很熟悉的。

从数据上看更直观。番茄资本2017年底发布的《中国餐饮业投资报告》显示,在美国上市的餐饮企业有50家;在英国上市的餐饮公司有18家;在日本上市的餐饮公司有97家;香港共有24家本地餐饮企业上市;然而,中国大陆只有15家餐饮企业在美、港、中三地a股上市。

从人口基数来看,中国餐饮业上市公司数量极不匹配,欧美差距较大,中国与邻国日本差距较大。

挖掘表象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以往分析国内外餐饮行业差异时,大多将差异归因于:中餐难以标准化;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利润率低;连锁化、标准化经营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以上总结的观点在10年前和现在几乎没有变化,即使10年后也可能不会有很大变化。但实际上,以上都是些浅层的原因,并非本质。相比欧美,尤其是邻国日本,更深次的原因其实应该是:国内餐饮企业资本化能力不足,创新力缺乏。

从投融资角度来看,投资者对投资国内餐厅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国内餐饮行业上市公司少,投资退出机制不够成熟,投资回报难以预测;另一方面,功夫、大娘水饺、chamate、俏江南、皇太极等连锁餐厅曾在短时间内获得资本青睐,但大多遭遇管理运营的增长天花板,有的甚至陷入经营危机,给餐饮的资本投入蒙上阴影。

餐饮行业进入的财务门槛虽然不高,但连锁餐饮仍有较高的管理门槛,在门店运营、供应链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需精细化管理。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很难一蹴而就,甚至三五年内就能上市。餐饮企业需要稳扎稳打。所以海外餐饮投资机构在2016年和2017年几乎完全退出,现在只有国内投资机构还在支持餐饮业的发展壮大。

不仅仅是投融资和资本化的问题,国内的餐饮企业和邻国日本相比,还面临的窘境是创新力。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餐饮业就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实现了餐饮业的产业化和标准化。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冷链,只有发展起来才能产业化、标准化。标准化和技术发展可以带来商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

直到今天,日本餐饮行业仍然非常重视菜品的研发,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比如百灵烧烤餐厅在日本有3000多家店铺,其食材雪花牛肉非常先进;而串串链鸟贵族,主打产品是鸡肉串,所有菜品都是280日元,很便宜,但是烤鸡串的量比别人大,甚至高达3倍,这就是它的吸引力;金鱼海鲜店在日本有50多家店,有一道菜叫六种生鱼片拼盘,但其实不止六种,是11种海鲜。当菜端给客人时,客人会非常惊讶。

除了菜肴本身要超出客人的预期之外,烹饪技术也有创新,包括传统或新的烹饪方法。这些烹饪方法对于家里的客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当你出去吃饭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新鲜,甚至充满了娱乐。

有差距并不可怕。想办法缩短差距甚至超越也不是不可能。

;">但关键是,国内的餐饮企业们应该怎么做呢?


资本化时代,餐饮企业必须做出改变


上文提到的独角兽企业滴滴先后至少拿到过十六轮、累计超过200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世界范围内融资轮数最多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而摩拜单车和ofo则相互较劲进行融资竞赛,甚至融资额度和进度成为决定两家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关键。


即便不缺钱的蚂蚁金服,也启动了Pre-IPO轮融资。


最终,独角兽们在赢得融资竞赛时,必然会选择在国内或国外上市,为投资人赢得丰厚的回报,也会企业自身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甚至连产品尚未正式商业化的独角兽企业“蔚来汽车”都已经传言启动赴美IPO。


应该说,资本化时代,企业的发展之路已经和资本息息相关,甚至被资本改变了玩法。


不进则退。餐饮企业也必须做出改变。


但在是否谋求上市时,餐饮行业的企业依然充满争议和分歧。


乡村基创始人李红、仔皇煲创始人薛国巍、台资味创始人邱明辉等人力挺上市路径。李红认为:“当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理清了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后,当商业模式符合市场需求的趋势,抢占市场成为品牌的先机,企业需要快速增长时,就需要资本助力发展。总之,把握好节奏,上市是里程碑,是企业发展的节点。”邱明辉则表态:“对于餐饮行业来讲,餐饮企业上市能加快中国餐饮连锁化品牌化全球化的进程,餐饮企业合规化是大势所趋,上市一定是水到渠成。”


但也有人迟疑和观望。义泰昌创始人柳正天认为:“做餐饮最好稳步前进,把客户体验做好,把团队做好,提升、分配好利润。要知道目前做得好的餐企都没有上市,可做好这几点去上市了的餐企却没几个,餐企上市之路还要谨慎观察。”


尽管对上市有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加速资本化运作还是非常必要的。上市的好处还是显然易见的。丰茂烤串创始人尹龙哲认为“上市可以融资,解决扩大企业经营资金需求问题;上市对企业管理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吸引人才有帮助,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上市还便于收购和并购,增加股东的资金流动性。”


或许旁观者清,营销界的风云人物叶茂中,在深度观察餐饮行业变革后,也公开发表了对餐饮企业上市的看法,核心观点是“有条件要上市,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市”。在叶茂中看来:未来餐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必将由若干个餐饮上市企业集团控制;在当下上市餐饮较少的行业背景下,可充分利用资本力量进行优质品牌的整合、战略资源的整合,便可事半功倍地构建帝国式的餐饮集团;目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依然有极强的小农意识,目光不够长远,在财务规范、管理规范以及品牌打造上舍不得投入,恰恰是有大理想的餐饮企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所以应该尽早地做好各方面准备,要有赢在起跑线的战略思维。


仅仅看餐饮行业来说的话,上市与否实际上是企业的资本化运作的选择,但是放到更多的行业去看,尤其是产生独角兽最多的科技互联网创业领域来看,IPO是必经之路。


拥抱资本还不够,还得提升学习力


日本餐饮企业创新的背后实际上归因于带头人的学习力,而国内独角兽批发地科技互联网行业创始团队的学习力也是杠杠的。


鼎鼎大名的阿里创办的湖畔大学;相对低调的腾讯创办的青藤大学;以及混沌大学等等,到处都是科技互联网行业创始人的身影,甚至大家挤破头想窜进圈子。一方面,作为资本方的阿里和腾讯,都想各自投资的企业间能够形成整合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将自家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投资企业,让投资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也为自身赢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而相对第三方的混沌大学等其实一方面在提升创始人的学习力,另一方面也在打造圈子,帮助创业企业对接投融资。


可以说,即便是处在浪潮前沿的互联网科技行业都深刻认知到了学习力的重要性,更何况在相对传统的餐饮行业摸爬滚打的创始人们。


相较于科技互联网行业有湖畔大学、青藤大学和混沌商学院等等一大波学习组织不同,聚焦餐饮行业的组织则鲜有耳闻。可喜的是中国首个致力于国内餐饮准上市企业提供全程陪伴与成长的“餐饮IPO成长营”有望补缺。


窄门学社开办的“餐饮IPO成长营”甄选具有IPO目标及潜质的优秀餐饮企业创始人,由国际商学院资深教授量身打造餐饮IPO课程体系,上市企业家实战经验指导,行业顶尖咨询公司、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学员提供战略、法务、财务、融资、股权设计等全方位的上市咨询支持。


窄门学社开办的“餐饮IPO成长营”,很有可能成为餐饮行业的“湖畔大学”,成为垂直领域的标杆。


导师阵容包括A股上市公司绝味鸭脖董事长戴文军;宝岛台湾上市企业王品集团董事长陈正辉;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湘鄂情创始人孟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快餐连锁企业乡村基创始人李红;港交所主板上市的餐饮企业唐宫创始人翁培禾;餐饮万店代表正新鸡排董事长陈传武;三汁焖锅第一品牌黄记煌董事长黄耕;产品主义教父巴奴毛肚火锅董事长杜中兵;以及捧红真功夫等众多品牌的营销界风云人物叶茂中;投资了京东、新美大、网易、三只松鼠、真功夫等企业在内的投资女王徐新......从导师阵容可以看出,完全不输“湖畔大学”,只是一个更侧重于科技互联网企业,一个更聚焦餐饮行业,但相同的是,都很可能是所在领域的“黄埔军校”。



资本在改变“独角兽”们,资本在改变科技互联网行业,资本也会渐渐改变餐饮行业,甚至资本在渐渐改变社会生活。不管是餐饮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适应资本化浪潮是必须做的功课。但正所谓“资本迎进门,修行还得靠企业自身”,餐饮企业创始人们强化学习,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同样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