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停车难、路边泊位供不应求……停车这件“小事”,广州怎么解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璐瑶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宋金玉
老城区停车难,路边泊位紧缺,医院等重点场所停车位紧缺.在广州,停车是一件“小事”,却难倒了很多市民。
8月11日,记者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越秀、天河、海珠等地,对《条例》在广州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车标泊位约293.2万个,与汽车数量(280.7万个)之比为1: 1.04,基本形成了以划拨停车场为主体、公共停车场为补充、街上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泊位供给体系。到2025年,广州将建成公共停车场112个、泊位3.28万个。
“停车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建军建议,各有关部门要列出工作清单和问题,以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式为群众办实事。
难题:老城区车位少、停车难
建议:推广停车楼或远距离停车场
广州的停车位供应情况如何?广州市政府办公室副秘书长吴洋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停车泊位约112.4万个,高于70.5万辆的增长规模。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车标泊位约293.2万个,与汽车数量(280.7万个)之比为1: 1.04。
从数据来看,这一比例在国内超大城市中处于较好水平。为什么停车难?
“历史上,老城区长期存在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多年来,新项目停车位的增长主要分布在周边地区。从地段来看,供需结构性失衡长期无法解决。”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和龙列举了一组数据:汽车增长明显加快,从2016年的6.1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18.2万辆;然而,分配停车位的增长放缓,从2016年的20.5万个降至2020年的15.4万个。
为什么会出现供需失衡?周和龙指出,待建停车场大部分位于外围区域,车辆涨幅大部分位于中心区域。同时,与房地产等其他商业开发项目相比,停车场建设项目一般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社会力量对建设停车场不热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刘善桥建议给予投资停车场的企业优惠政策和税收。“如果我们让社会资本纯粹从市场的角度来投资停车场,那将是一个亏损的生意,没有人会去做。政府应该进行研究,看看是通过财政补贴还是税收优惠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广州市人大代表朱建议,在城区推广停车楼或长途停车场,采用汽车轮渡与长途停车衔接的方式,缓解市民停车需求和交通压力。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下一步,广州将重点保障居住建筑等基本出行停车位,加大对医院、学校、政务中心等停车需求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设施的资源支持。
目前,广州已完成《广州市停车场条例》编制,优先选择拆迁量小、实施条件好的社会停车场纳入2020 -2025年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拟建设公共停车场112个,泊位约3.28万个。
难题:路边泊车位影响交通
建议:用大数据提高泊位利用率
走进越秀区华乐街花桥新村,只见狭窄的道路一分为二:一边全是车辆,一边是单向通行。
越秀区副区长陈告诉记者,胡有近1500户居民
根据条例“双向通行宽度不足八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六米的路段不得设置停车泊位”的标准,社区居民提出片区内原先划设的城市道路泊位绝大部分都不符合泊位要求,目前,相关路段仅保留符合路宽要求的爱国路约10个道路泊位,泊位大幅减少。居民有停车需求,也有顺畅出行的需求,怎么平衡?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宁认为,路内划停车泊位,一定要在保证交通顺畅、消防通道通畅的前提下来划定。“不仅要考虑停车需求,也要保障交通畅顺、消防安全。”
陈伶俐介绍,目前,华侨新村正在探索通过改建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建设立体化停车楼等方案来缓解区域内停车难题,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
同时,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还通过大数据手段开展城市道路泊位智能管理,并推出“广州泊车”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实行“先停车、后付费”,为广大车主停车提供便利。
在越秀区较场东路,代表们实地调研了解到,这个路段被纳入“高位视频”泊位路段,可实现城市道路停车数据动态更新、实时共享等功能,每个停车牌下都有一个二维码,可先停车后扫码付费。大数据与路内停车位的结合,缓解了附近居民的停车困难。
“广州泊车”平台目前已接入泊位信息72万个,可实时显示“有无空位”“可否预约”“收费标准”等信息,有效改善因停车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位难求”现象,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目前已有近50万用户注册使用。
周建军建议,要加快部门间数据共享,用科技手段解决停车场建设和停车难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慧建议,建成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数据库,各部门按需求共享停车管理数据,数据脱敏后可与智慧停车企业共享,把数据真正利用起来。
难题:医院周边停车要排队
建议:提高非就诊车辆收费标准
来到位于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的广州市妇儿中心医院(珠江新城)停车场,代表们亲身体验了“排队”的压力。
据介绍,妇儿中心(珠江新城)正常就诊量为6000到8000,停车需求预计在2500到3000车次左右。车位供不应求,排队拥堵较为严重。
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医院用了很多办法,包括将增建机械车架125个;将医务人员车辆大部分外移到院外停放,345个车位全部为就诊车辆开放;实行挂号预约车位分流停车等,但由于院内院外停车场收费差距大等原因,目前效果尚不显著。
检查中,代表们也发现,中心城区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网红打卡点具有刚性停车需求,停车位供给不足,排队停车,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尤其是医院停车价格低,造成周边车辆倒流,部分医院“自用车位”较多,对就诊停车形成挤压。
这种价格差形成的“倒灌”不仅存在于医院停车场,也存在于图书馆等公益性场所的停车场,大家都来“占便宜”就造成了“一位难求”、排队入场甚至堵塞交通等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有代表建议,一是调整医院收费政策,实行非就诊车辆价格收费与市场接轨甚至略高于市场价格,减少非就诊者车辆占用医院停车位;二是采用阶梯式收费方式,引导提高停车位流转效率。
编辑: 宝厷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