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第一波创业浪潮 第一波创业潮代表

京商今报讯(记者冯涛、刘翰林)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面乡村振兴仍需产业加持。3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整合资源,盘活存量,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依法为返乡入创业园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

“十四五”伊始,返乡创业之风开始吹起,稳定的资金供应至关重要。《意见》提出通过金融策动、金融支持、社会资本补充等方式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融资环境。例如,允许将返乡创业乡镇园区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支持范围;为创业担保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鼓励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领域返乡创业人员在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就业示范;对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创业者,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为了实现就业优先和乡村振兴,上述金融支持政策在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1月,人社部等三部门就在《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通过一次性补贴、减税降费、增加担保贷款等方式,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

基于此,本《意见》也为相关园区的资金支持提供了指导。比如,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服务家乡创业园区建设的金融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机构与园区产业链龙头企业合作,为上下游返乡创业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对接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贷服务平台,创新开发“信易贷”等产品和服务。

“要加强借贷能力,不同园区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相关研究。例如,知识产权、税收、企业利润增长预期、流动资金等因素可以作为不同类型企业申请授信的重要依据。政策方面也需要针对园区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信贷申请标准。”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说。

为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投资风险,《意见》还提出利用大数据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对返乡创业园企业和工商户进行分级信用评价,形成返乡企业和工商户白名单,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信用贷款支持。

其实早在脱贫之年,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天津等省市就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创业的文件。比如山东加大了对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县域存款,优先支持返乡创业;河北鼓励保险公司为返乡创业者创新保险产品,每年奖励不超过保费总收入的8%。每项创新产品的奖励期限为三年;河南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或100万元。

“回国创业不容易。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创业,它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因为它远离中心市场。对于返乡创业的创业者来说,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当地市场,对

目前政策还在为返乡创业铺路。硬件设备方面,《意见》要求整合建设多个返乡创业园区,为返乡创业者提供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和办公R&D场地;返乡创业园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完善水、电、路、气、暖、环卫、环保等市政公用设施,合理配置建设标准化厂房、孵化设施、群众创造空间、培训平台、交通、物流仓储设施等。

“与硬件包相比,我们还必须注重软环境的改善。”孙文华指出,“很多企业并不缺乏技术和理念,但与市场和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中间服务的投入,如法律咨询、专利申请咨询、科技管理等业务咨询。同时,没有高端人才,创业就是一句空话。所有园区仍需加强对返乡创业者的生产和服务技能培训。”

对此,《意见》还强调,要培育返乡入乡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由大中型企业协同、上下游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入乡产业集群;推动与创业孵化基地、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建立和共享就业对接、人才培养、创业咨询等服务。

尽管摆脱贫困的目标一直很顺利

实现,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不大,脱贫攻坚成果亟待巩固深化,脱贫群众仍待“扶上马,再送一程”。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返乡入乡创业园、基地、集聚区是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等群体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带动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托,也是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去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 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重点依托现有相关园区存量资源,配套创业服务功能,在全国县域建设1500个返乡入乡创业园,吸引300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带动2000万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据统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1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60万人,增长19%。同时,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入乡创业就业联农带农效果明显,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全国推动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视频会上表示,今年将进一步通过强产业、育主体、固脱贫、搭平台、优服务等,做好入乡返乡创业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