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青年语言创新团队正在了解秭归血橙的滞销情况。章昊/照片
“在自闭症领域深耕近10年,经过沉淀和积累,今年我们终于入选了百强学生社团!”温州医科大学星海公益中心指导老师陈小英感慨良多。
近日,在全国学联秘书处的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活动落下帷幕。经过7个月的校园评选、社区展示、网上投票、技术筛选和专家评审,包括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在内的100个学生社团最终入选。
这也是中国青年报举办的第三届“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自2020年12月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共有933所高校、2500多个社团参与,投票页面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
据了解,本次活动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涵盖“思想理论”“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志愿公益”等七大类学生社团。与上一届相比,参赛高校数量增加了近70%。
基石:思政教育融入社团建设
2020年4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深化实践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培训等活动,开设各类“步行课”。
花卉协会作为“百强协会”之一,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传承36年。“刷掉花和绿叶,花卉协会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组织建设。”该协会指导教师陈表示,花卉协会以党建为导向,招募业务素质过硬、师德修养高的党员教师,对学生社团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据介绍,协会定期开展“三会两制一课”,邀请思政课教师参加党课,积极鼓励协会团支部参加学校和共青团河南省一年一度的“活力杯”微团课比赛。
结果显而易见。2019年至2020年,在协会组织的22项活动中,除了插花、盆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外,抗疫志愿服务、科技支农等活动成为他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动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因此,责任和担当深深扎根于协会每一个成员的心中。据花卉协会负责人倪介绍,社区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组织建设作为其核心和基石,对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顺利开展日常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厦门大学党纪学生研究会骨干成员,厦门大学法学院一年级硕士、博士班党支部书记、党员。他们将日常社区活动与法学专业特色相结合,通过先锋理论学习会、知识竞赛、专家讲座、青年讲师讲座、剧本杀等方式不断丰富活动,使思想政治学习越来越“时尚”,党建氛围越来越“鲜活”。据了解,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党内法规研究生论坛”依托法学学科平台,吸引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相关专业研究生投稿,邀请了40名专家学者和60名获奖研究生参加线下论坛,集中展示。
现了高校学界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小社团,大思政”。在传统课堂之外,学生社团正成为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为打造有理想、有信念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出更多可能性
一根类似于打高尔夫球的球杆,一个酒瓶状的球门,一个木头做的球……在浙江工业大学,小众项目——木球正变成校园中的“网红”运动。这背后离不开浙工大木球社的推广和努力。
在浙工大木球社成立之前,传统的校园体育项目,要么限制人数和场地,要么难以激发同学们的运动热情,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成为体育教师陈嵘的心头大事。
接触和自学了木球之后,陈嵘慢慢构建了木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2006年,木球社应运而生。作为竞技体育的有益补充,木球因其简单易学、场地易得、趣味性强、健身效果好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员加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员中大部分都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浙工大2020年举办的第14届木球锦标赛中,共有22个学院、321名师生参赛。
陈嵘认为,必须跳出体育看体育,“不仅要让‘宅男’走出宿舍,更要让校园体育走向社会。”
2020年12月6日,木球社举办栖霞岭社区木球公益活动,吸引了大批中老年群体的积极参与,也让社团通过“校内+校外、体育+公益”的多样化活动,迸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
这样接地气的实践创新,在此次参与活动的社团中并不鲜见。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无人机创新团队成立于2014年11月,从初创期的5名工学院学生,到如今的近400名成员,同学们把对无人机的兴趣“培养”得越来越“主流”,从主体表演,到防治虫害,再到消杀防疫……
以防治虫害为例,7年来,团队作业过的田块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份,累计面积超过60万亩。他们在实践中经验积累越来越多,实战能力越来越强,是国内唯一一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飞防团队。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无人机防治虫害,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防治成本,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在指导教师武志明看来,“从面朝黄土到仰望天空”,体现的是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团队同学立足实际,已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创新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既能感受到兴趣的力量,更能强化身上的使命感,实现了实践育人的初衷。
破圈:在广阔天地寻求“圈外”价值
墙内开花也要墙外香。“破圈”成为本次“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关键词。
据统计,此次入选的百强学生社团中,活动主题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济困助学、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方面。2020年,70%的百强学生社团都积极接入社会议题,在助力抗疫、复工复产、扶贫攻坚等方面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武汉工程大学青语创新团队是一支涉足于互联网+公益、新媒体运营、创新创业等内容的创新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全校14个学院,专业不尽相同。
团队负责人刘宇记得,在武汉疫情期间,农产品长期依赖的线下交易几乎“停摆”,湖北宜昌市秭归血橙销量大受影响。
青语创新团队组建销售组、对接组、设计组、推广组等专业小组,通过线上宣传推广、上架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社区对接等方式,累计帮助秭归县农户售出因疫情滞销的血橙2万余斤。
如今,疫情形势好转,团队制作的整整100页策划书已经很久没再打开,但疫情期间团队积累的助农经验和模式,已经成为青语创新团队的持续公益项目。
温州医科大学星海公益中心指导教师陈小英表示,其实,说实用性是志愿公益类社团的生命力也不为过。
自2012年成立以来,温州医科大学星海公益中心一直专注于孤独症患者家庭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陈小英看来,孤独患者症家庭的帮扶工作存在复杂性、系统性和艰巨性。为此,他们依托“医学生-医护工作者-孤独症患儿家长-社会大众”四维模式,打造了“诊断、培训、康复、融合、关怀”五位一体服务体系。
除了为孤独症儿童举办绘画作品展之外,星海公益中心还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生活支持服务、医学专项服务、大众宣传等活动。据统计,9年来,4112名志愿者已经为2987个孤独症患者家庭提供了服务,社团还建立18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活动覆盖浙江、山东、陕西等12个省份。
“星海公益中心的活动设计注重有的放矢,我们前期都会深入孤独症群体展开调研。”陈小英表示,团队建议同类社团开展相关活动前,能深入帮扶对象,从多个方面调研他们真正的需求。
在刘宇看来,获奖永远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百强社团的荣誉记录了青语人的成长,更激励着我们前进!”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高校社团文化百花齐放,更多优秀社团还在路上!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茜 记者 张小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