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申报的《"医、护、社"牵手计划——"医务社工之友"孵化项目》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评选,入选“医务社会工作优秀项目”。
为推动北京市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启动了医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评选工作,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品牌项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医疗需求。现代医学模式将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联系起来,主张在社会系统和社会关系中理解生物人及其健康和疾病,不仅要治疗生理疾病,还要关注疾病引起的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这种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医务社会工作逐渐进入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引入在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由于医务社工人力资源有限,短期内难以充实服务力量等。首都儿科研究所立足工作实际,总结以往经验,充分考虑医务社工发展现状,努力突破行业瓶颈,实现高效发展。在此背景下,“医务社工之友”项目应运而生。项目立足实际,致力于解决医务社工观念提升、社会认知缺失、人力短缺、疫情常态化医务社工发展等问题。注重挖掘医院资源,在医院招聘具有丰富医疗护理经验的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和督导后在各个科室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
“医务社工之友”项目从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到监督激励,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参与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它不仅直接服务于患者及其家属,而且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而且通过服务实践,在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升了‘医务社工之友’团队,更好地服务所在科室,打造医学人文科室。经过短时间的实践,发现“医务社工之友”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医护人员立足自身专业,积极关注住院患者及家属,有效缓解了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和压力,同时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医务社工之友”项目入选后,将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在项目设计和运作上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满足患者多方位的需求,为创新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发挥积极作用。
文字|乔石、杨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