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都讯国际城市创新奖(以下简称“广州奖”)举办近十年后,广州奖办近日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分析了历届广州奖案例所反映的全球城市治理趋势,指出疫情加剧了全球不平等。此外,该办公室还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一套城市创新评价体系。
该系列报道主要基于过去四届广州奖的案例积累、海外实地调研、国际交流和城市创新领导力培训。近年来,广州奖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颁奖标准,广州奖案例被纳入人居署数据库,为系列报道的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通过系列报道,我们希望证明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地方政府有勇气、有能力汇聚强大的合力,实现可持续发展。”8月24日,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全球城市创新研究系列新闻发布会暨地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研讨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表示,广州将不断提升广州奖的全球影响力,推动全球城市交流合作。
8月24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全球城市创新研究系列报告、地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图为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
8月24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全球城市创新研究系列报告、地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图为海外专家连线主会场发表观点。
建议城市关注可负担性住房
在系列报道中,《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创新趋势报告》)从过去四届广州奖的1000多个案例中,总结分析了全球城市创新的趋势和规律。这是自十年前举办广州奖以来,对过往案例最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103010分地区分析近十年全球城市创新发展趋势。其中,亚太地区城市近4届广州奖共提交创新案例280件,与垃圾处理相关的案例最多,为20件;其次是能力建设(18例)和参与性规划(17例)。003010指出,全球最脆弱的城市和都市圈有一半位于亚太地区。面对紧迫的挑战,亚太地区城市正在尝试“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社会团体三方合作”、“社区先行、内部创造、吸引参与”等多种模式。此外,城市更新正在成为亚太地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旧设施向绿色设施的转变。
比如2012年,武汉对原金口垃圾填埋场和污染的张公堤进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并在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建设园林,打造城市森林公园,其中部分用于2015-2016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此案获第四届广州奖。
《创新趋势报告》在总结全球城市治理经验时指出,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不能满足城市创新的需要,参与式地方治理机制和公民参与非常重要。此外,智慧城市蓬勃发展,预计未来更多与数据管理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将主导城市创新,但“数字鸿沟”也可能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平等和失业率将扩大,因此城市社区迫切需要建设复原力并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公平和宽容的政策。
003010还指出,广州奖近十年来罕见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案例,一个是经济适用房,一个是市政府的财政健康和财政问题。该报告建议
ion-index="0">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了参评第五届广州奖的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情况。该报告在2021年7月举办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上首次亮相。以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主要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评估,《可持续发展报告》则以近年广州奖的申报案例为基础,评估城市创新如何在更微观的层面上促进可持续发展。
报告强调了城市制定并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城市一级的领导人和治理尤其适合测试和推广创新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因为市级项目规模较小、方法灵活,部分项目容易被国家和中央政府忽视。但在过去,由于普遍缺乏意识和地方性的指导和协调,许多城市领导人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如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近两届广州奖要求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定义创新,是广州市为此作出的重大尝试。
报告还总结了全球城市最为关心的四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增进健康与福祉、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与消费、保护气候与环境及建设包容和公正社会,指出城市主要通过改变政策、战略 、商业模式、合作伙伴关系和技术应用来进行城市创新。以人为本、加强地方领导力、采用系统方法及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是确保城市创新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因素。
第五届广州奖的申报案例中,大量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有关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将持续数十年,应重塑社会、思维和行动方式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但与之相比,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影响更为深远,“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系统缺乏稳定性,这或许是最重要的经验教训。”
搭建全新城市创新评估体系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还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联合推出了《全球城市创新评估体系中期报告》(以下简称《评估体系报告》),对城市创新进行了新的定义,开发了一套城市创新评估工具。
上述报告发布会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联合主任尤金妮·伯奇表示,以往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能来解释城市创新这一概念,一些城市很难识别、总结自身的创新经验,这影响了部分城市参评广州奖的热情。因此,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及意见后,《评估体系报告》设定了城市创新的六项原则,同时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炼为城市创新的六个维度: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包容、经济繁荣、安全保障、社会韧性,以及健康福祉。
在每个维度下,《评估体系报告》制作了一份详细的评估表,对城市创新的全周期进行评估,包括愿景、产生想法、评估测试、复制推广等。评估表可以用于政府内部评估及利益攸关方,旨在引导参与者思考有关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
伯奇表示,评估体系已经和专家团队及其他学者进行了合作。下一步,体系制定方将和个别城市合作,对评估框架进行测试,并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改进。“我们想看看针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这一工具能否激发更多想法和创意。我们希望它能够在不同的城市中得到应用,作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总结系列报告时,广州奖国际顾问、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执行主任游建华表示, 广州奖不仅是一个奖项,更一套理念。“广州奖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实实在在的奖项,而支撑奖项的是城市创新专家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个议题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
世界城地组织秘书长艾米莉亚·塞兹和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则认为,系列报告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了对标,是广州奖拓宽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维度,能够让大家看到广州奖的成绩和获奖经验是有着国际意义的。”
广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詹德村表示,报告在疫情背景下完成,显得格外有意义,“不论是经验交流,还是治理合作,不论是地方民生,还是全球议程,战胜疫情、实现宏伟目标需要大家携手共进、大胆实践。这正是广州奖推动城市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的价值所在,也是广州奖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在。”
采写:南都记者 蒋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