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酥饼将文化元素融入传统糕点中,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图为厦门三味酥饼店。
潘潘正在与社区电商平台合作,推出保质期短的产品。图为潘潘食品全自动烘焙生产线。
日前,作为“全闽乐购聚福建”的首场活动,阿里的聚性价比平台在福建糕点产业带特别推出专场演出,为烘焙糕点产品在福建的全国销售再添一把火。淘宝数据显示,目前平台前30名卖家中,福建品牌有11家。
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福建的食品工业目前位居全国前五。其中,休闲食品制造业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大理、潘潘、金冠、雅客、秦琴、蜡笔肖鑫、回头客、银鹭、古龙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构成了休闲食品的“福建力量”。去年,我省休闲食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51亿元。
虽然销量仍是“头把交椅”,但业内人士也指出,随着休闲食品消费的不断升级,产品和渠道的加速变化,福建一些老牌休闲食品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下滑,有的甚至因品牌“老化”而淡出年轻人的消费圈。如何延续传统产业福建的优势?记者展开了调查。
老品牌缺“新故事”
记者梳理了我省几家休闲食品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发现部分企业的业绩几乎不容乐观。
其中,泉州某知名休闲食品上市企业收入已从2013年的12.8亿元下降至8亿元以下;另一个省的零食龙头企业已经连续6年亏损,收入还不到高峰期的30%.
淘宝相关人士表示,福建休闲食品企业在平台上仍有销售优势,但整体品牌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创新力弱于北京稻香村、上海沈大成、杭州知味观等一些新兴品牌。
上述两家企业都是国内最早布局零食品并完成上市的企业,应该具有先发优势和资金优势。为什么发展乏力?
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泉州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余志聪表示,以泉州为代表的福建省休闲食品工业企业大多成长于2005年至2015年。“近年来,一些品牌成为‘爸爸妈妈’的品牌,对年轻一代缺乏磁性吸引力。”
IP老化,缺乏“新故事”注入,几乎成为我省传统食品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行业营业收入下降8.6%,利润总额下降20.5%。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人士分析,营收和利润较低。一方面受海外疫情影响,食品行业外贸出口受阻,国内竞争加剧。另一方面,转型升级的步伐不够快。
新锐品牌“抢地盘”
老品牌寻求突破,一些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新品牌一般都是2015年以后成立的,规模并不大。大多避免与同行业龙头企业对抗,在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基础上,从细分赛道切入。
来自厦门的三味酥屋就是其中之一。
“起源于一个‘黑菠萝’(粤语发音‘我喜欢你’),一对外地情侣特意回厦门拍婚纱照……”这样的“故事”通过电商传播颤音短视频和直播,让三味酥饼屋的特色糕点一举成名。
创始人李莉莉不否认通过新媒体的宣传效果。无论是“黑菠萝”还是另一款叫“小穹顶”的产品,都是经过网友和粉丝讨论后的名字。
李莉莉说,2015年之前,厦门有很多高糖酥饼。然而,从那以后去过厦门的年轻游客为网友和居画了画
到有,去年实现销售收入逾7000万元。有“新故事”“好故事”自然获得资本青睐。同样来自厦门的零食创新品牌a1零食研究所日前宣布获得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文化消费基金领投、ROC跟投的近2亿元B+轮融资。
a1创始人周炜平表示,秘诀就是用产品敲门。他将a1定义为第三代休闲零食领军企业。“相比前两代,我们将研发视为最大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研发实现产品创新和快速迭代,解决前两代企业过度依赖平台、利润微薄、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据了解,a1采取的是先搞核心研发,再和工厂进行产能合作的“重研发、轻资产”模式。在销售方面,积极拥抱“新零售”,主打自营线下零售品牌门店,采取付费会员制。目前,a1零食研究所拥有烘焙、坚果、肉制品等六大类别300多个品项,去年销售额实现300%增长。
发力产品升级
“新锐品牌或许体量不算大,但是他们在研发、包装、营销上不断学习、追求创新的态度值得大企业学习和借鉴。”厦门市烘焙与咖啡协会监事长陈炳泉说。余志聪也表示,休闲食品市场空间很大,福建企业必须要在传统制造能力优势上,加快加大品牌年轻化张力,在产品升级与品牌定位上下功夫。
记者在泉州采访时了解到,当地不少龙头企业已经未雨绸缪,开始调整步伐。
后疫情时代,社区电商平台崛起,逐步成为新的消费渠道。“我们也积极融入新消费形式,除了布局传统电商渠道之外,同时加快与社区电商平台的融合。”盼盼食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盼盼专门成立子公司盼盼领鲜食品,专攻短保质期产品的研发。
“短保质期产品更加健康、营养、美味,未来的市场空间大。但是,对于短保质期产品而言,市场流通时间短、物流运输半径小,为此,我们积极与朴朴、橙心优选等社区电商渠道合作,利用社区电商配送快的特点,将鲜面包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盼盼食品短保事业部产品经理吴锦周说。
亲亲食品品牌部经理裴蓓表示,亲亲食品正在从“童年记忆”转型成为“时尚新宠”。在产品端,企业发力高端,引进日本工艺技术,投产低脂果冻以及零脂肪的蕴能代餐。
对此,余志聪认为,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研发产品,比如开发儿童类产品、年轻人的潮品牌类产品等,多维度满足细分消费者。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推进食品工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小众化、分众化、个性化食品研发生产。同时,强化财政资金激励机制,鼓励立足食品工业区域特色开拓市场,推动食品工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多元融合。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