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右玉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政治转折,但恶劣的自然条件依然威胁着右玉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全县沙化土地面积已达22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2%。全县残林仅8000亩,森林覆盖率不足0.3%。是国家级贫困县。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走遍了右玉的山川河流,亲自主持绘制了右玉绿地远景规划图,带领全县人民与荒山作战,植树种草,拉开了绿化右玉接力战永无止境的帷幕。绿化右玉、脱贫攻坚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17位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接一张,50多年来,每到植树造林的季节,上到县委书记,下到广大农民,大家都吃一样的干粮做一样的工作,不管有什么困难和障碍,不管条件有多差,一把铁锹和两只手,干了春夏秋冬,硬是挖遍了右玉的山山水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它把一片荒凉贫瘠的黄土玉变成了“堡垒绿洲”。被评为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创造了黄土高原罕见的生态奇迹。右玉人民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创造了“生态加财富、人与自然和谐”的富裕美好发展模式,总结提炼了以“精进为民、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负重前行、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实质的真实写照,是右玉人民穷则思变、勇往直前、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核的形象概括,是“物质改变精神、精神改变物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先进思想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落后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的高度概括。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朔州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科学发展观、建设“两个适合”城市、实现“两个再转向”目标的精神资源。2001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视察右玉时指出,改变右玉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
2006年9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金指出,右玉县生态建设成绩突出。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不牺牲环境的方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把右玉县作为干部教育基地,在全省掀起学习右玉精神的热潮。在2008年初举行的山西记忆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上,右玉县17名县委书记集体获得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奖。组委会给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右玉县委的公告信息是:“17位县委书记的绿色情结,58年的绿色接力,他们在曾经被沙尘暴蹂躏的‘不毛之地’书写了‘阻断绿洲’的绿色传奇。实事求是、始终如一、历经沧桑、不改初衷,将执政理念置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引领群众走上绿色之路、科学之路、和谐之路。右玉县委的17位书记,对政府负责,造福一方。你把科学执政理念诠释得如此生动形象。”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定》精神,全市迅速掀起学习右玉精神的热潮。4月30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省纪委书记金4月24日在朔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5月16日至18日,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右玉县委联合召开“右玉精神”研讨会,来自省委、省社科院党校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和右玉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还举办了“右玉精神”座谈会。包括老干部代表、乡镇领导、政府官员、农民代表在内的20余人通过亲身经历表达了右玉精神。6月6日,市委在平朔职工俱乐部召开“右玉精神”大汇报会。赵丽萍、王旭东、于晓兰、邢的报道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与会人员都被游宇精神深深打动。8月18日至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右玉精神哲学研讨会,省哲学会专家20余人参加。9月1日至2日,省纪委在朔州召开学习宣传“右玉精神”现场会。会上宣读了省纪委《关于学习右玉精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决 于定》号文,进一步推动了“右玉精神”学习宣传在全市的深入开展。
全市正在开展学习右玉精神活动,将右玉精神融入党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
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王反腐倡廉建设中,坚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激情。右于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民利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本质内涵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干事创业;基本要素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珍贵本色是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在干事创业中锤炼自己,改变山河面貌。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愚公移山、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