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德州初二男孩杨伯超的故事引发热议。据了解,杨伯超在寒假期间向父母要了800元的启动资金,最终赚了1.7万多元。他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他商业敏感度很强,之前在广场见过一个把球扔进杯子里的摊子,生意还不错,但就这一家,所以他打算今年寒假自己去试试,于是找父母要了800元的启动资金,买了400个眼镜和300多个乒乓球摆摊。最后,他成功了。从正月初八到元宵节,杨伯超8天赚了1.7万元。
这期间因为太忙,特意请了两个帮手,选了一个特别活跃的主持人,给他的摊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给人开出了200元的工资。可见,杨伯超不仅有商业头脑,还懂得如何营销和把握客户心理。
最感人的是他的初衷。杨伯超说,妈妈养活自己不容易,想多赚钱给自己买一部喜欢的手机。多么感恩的男孩。
这小子从小就懂得赚钱,从日常生活中就能嗅到商机。他的金融业务已经超过了许多同行。
说到金融业务,很多家长从小就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金融业务。其实财商就是人处理金钱的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知道金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那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1、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树立孩子的储蓄意识很多父母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所以孩子手里其实会有很多零花钱。但是如果父母不干涉,这笔钱很可能会被孩子挥霍掉。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拖延享受,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当孩子有了自制力,就能更理性地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有储蓄的意识。当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就会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接受父母的建议,以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其次,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消费”教育
有了钱之后,很多孩子会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物品,包括食物和玩具,这些可能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这个时候,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消费”的检查和教育,这也是培养他们理财业务的一部分。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消费目的,防止孩子因为用钱不当而伤害自己或他人。
3、最后,教会孩子拥有分享精神
毫无疑问,钱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父母不能让孩子有金钱至上的思想,也不能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唯利是图。这个方向也是错误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钱是好的,但是不应该把钱看得太重。他们应该让孩子有分享的精神,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用零花钱来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成为懂得感恩的人,拥有正确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