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边肖为大家介绍建筑行业的BIM工程师、装配工程师、智能建造师、全过程顾问,以及他们的区别!
区别一:含义不同
1.职业名称的定义BIM工程师:建筑信息建模以建设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相关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同性、仿真性、优化性和标绘性八大特征。它不是数字信息的简单集成,而是数字信息的应用,可以作为设计、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方法。
装配式工程师:,的建筑是由建筑工地上的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被称为预制建筑。翻译成白话,梁、板、柱、墙等预制构件像乐高积木一样竖立起来。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预制部分或全部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
智慧建造师:智能建筑工程师是懂建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的新型专门技术人才。
全过程工程咨询师:建筑师责任制是以注册建筑师(以下简称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依托其设计企业为实施主体,按合同约定,对民用建筑。
工程全过程或部分阶段提供全寿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建设单位的一种工作模式。区别二:应用方向不同
BIM工程师:
方向之一:多阶段应用,从聚焦设计阶段应用向施工阶段深化应用延伸。
方向之二:集成化应用,从单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
方向之三:多角度应用,从单纯技术应用向与项目管理集成应用转化。
方向之四:协同化应用,从单机应用向基于网络的多方协同应用转变。
方向之五:普及化应用,从标志性项目应用向一般项目应用延伸。
装配式工程师:
1. 编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场安装方案;
2. 负责预制构件现场堆放;
3. 负责现场构件定位放线、标高测定、吊装、安装、调平、校正;
4. 负责构件的临时支撑;
5. 负责外墙、内墙构件的砂浆密封和套筒灌浆连接;
6. 负责构件吊装后的吊点切割和抹平;
7. 负责构件表面预埋件凹槽部位的处理;
8. 负责施工现场进度的控制和有关单位的的沟通协调。
智慧建造师:
1.建筑信息技术应用与推进工作;
2.智慧建造师软、硬件系统应用和指导;
3.规划、研究、应用智慧建造解决方案;
4.规划、部署智慧建造系统并指导工程实施;
5.保障建造过程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合同、信息管理等工作;
6.提供物智慧建造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全过程工程咨询师:
通过勘察、设计、造价、监理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逐步形成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智力密集型、技术复合型、管理集约型的大型工程建设咨询服务企业。

区别三:未来发展趋势不同
BIM工程师:
BIM技术在未来可以与装配式建筑系统融合,借助BIM等信息化技术将各环节、各专业、各参与方的信息屏障打通,进而推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实施和推广,实现我国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装配式建筑的BIM信息化管理是以建筑信息模型为项目的信息源。结合企业层面的ERP资源配置计划,以云技术、RFID等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为信息采集和应用手段,服务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体化全过程管理。
通过基于BIM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EPC工程建造一体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装配全过程的采购、成本、进度、合同、物料、质量和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项目资源全过程的有效配置。
装配式工程师:
行业发展转型升级,使得装配式建筑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相对应的人才市场也逐渐恢复活力。目前,就全国范围来看,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左右,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升温与装配式的全面推广,预计从业人员数量还将继续增加,预计未来5年将达到500-800万从业人员,新形势催生装配式工程师这一新兴职业。
它的产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即让建筑工人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也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建工人从事建筑业。鉴于新兴产业是将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建筑改为装配式建筑,将工人的工作地点由现场变更为工厂,生产方式由现场浇筑改为现场组装。
智慧建造师:
智慧建造师是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的建设者,是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提升建筑队伍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前提。
智慧建筑是未来的趋势,在政府、学者、建筑商等努力推动下,正在快速的步入轨道中。为了让地球能永续发展,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节能,提升居住的舒适,便利与品质性,而且更加人性化。
全过程工程咨询师:
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国外发展的相当成熟,目前国内正在大力推广,是未来的主流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传统模式相比优势很明显,业主也特别喜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所以,未来市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