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微信终于呈现出杀手级的——微信小程序。这款号称杀死所有应用的APP,原本是为了保存之前推出的服务号。微信业务天天刷屏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说说邦美的个人感受:
朋友圈里有一群七姨八姨在那里卖阿胶糕,用各种假的销售截图吸引围观。
因此,邦美对卖阿胶糕的人还是有芥蒂的。
但有一点邦美不得不拒绝接受。这些阿胶糕大多以山东东阿阿胶的名义出售。至于用它名字的原因,看看这串亮眼的数据就清楚了。
1.东阿阿胶净利润从十年前的1亿增长到2015年的16亿,预计2016年达到20亿;
2.品牌价值从26亿到142亿;
3.市值从20亿到350亿不等。
从2006年开始,东阿阿胶的零售价从100多元/斤涨到了4000元/斤,10年间涨了40倍。就连利润率很高的茅台也自愧不如。
但同时也有一段外界不了解的转型历史,这种转型可谓九死一生。要了解它背后的策略,不妨先了解它的历史。
东阿阿胶,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阿胶,顾名思义,就是驴皮做的胶棒。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时期,朝廷派尉迟恭将军到东阿县封井熬胶。东阿阿胶成为皇家贡品,使其闻名遐迩。
从此,东阿阿胶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滋补良药。
到1952年,东阿阿胶成立,巅峰时期市场占有率高达70%。但随着众多替代品的出现和产业的进步,整个阿胶产业被边缘化,东阿阿胶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停滞有几个原因:
1.价格便宜,品类低。历史上,阿胶是主流人群消费的高端滋补品。十年前,阿胶主要是低端人群消费。
2.市场有限,前景无望。当时市场主要针对女性冬季补血,人群覆盖面窄。
3.竞争的退出与行业危机。领禁品牌东阿阿胶,其他赛事也纷纷退出阿胶。
领域,使品类进一步边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阿胶价格低、利润薄,无法支持到上游产业链的开发,造成驴皮严重短缺。让东阿阿胶渡过危机,又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是秦玉峰。
1974年10月,秦玉峰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东阿阿胶,起初只是从洗皮和泡皮做起。按照工序,泡好的皮要刮掉驴毛,晾晒干后切成小块储存,等冬天再学习炼胶。
尽管条件恶劣,秦玉峰深知工作来之不易,干什么都格外的上心。通常,师傅只教徒弟其中几道工序,不会传授全套技法。但秦玉峰偏偏是个例外,“阿胶这一块,我全做过,从皮的处理、炮制到熬胶。”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秦玉峰不但掌握了全套的制胶技法,还成为了阿胶的传人。
2006年,48岁的秦玉峰出任东阿阿胶总经理。上任伊始,他就面临一个困境:尽管东阿阿胶在前辈刘维志夫妇的打理下,已是行业翘楚,但整个阿胶行业并不景气。
秦玉峰本身就对阿胶有独特的感情,再加上当时的阿胶都是论斤卖的,而比较珍贵的补品,如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补品都是按克卖的。同样作为补品,凭啥阿胶就要被歧视。因此,秦玉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阿胶提价20%。
本来阿胶行业就不景气,再提价20%,这无异于以自杀式的方式加速灭亡。但秦玉峰还真就凭借这一提价的方式把阿胶的名声打响了。
他首先从文化入手。阿胶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文化恰恰是一种软实力。如何把这种软文化变成市场竞争力、商品力,这才是走出第一步的关键。
接下来,他组织专门班底、搜集阿胶的配方、历代医学家对阿胶的评价,以及史料中有关阿胶的故事,最终整理出3200多个方子,还有膏方200多个,食疗方200多个。
此外,他还收集到一些史料。比如,唐太宗曾用阿胶来滋补身体,杨贵妃用阿胶养颜等。
这些故事向人们证明,阿胶在历史上不仅是一种补品,还有滋补美容养颜功效。
2007年冬至,他带领八名工人,从阿胶井中取出至阴之水,倒入金锅,点燃桑木柴,熬制贡胶。经过九天九夜、九十九道工序,将昔日皇家贡品重现当世。
此后,阿胶名声大噪。秦玉峰当年吹过的牛逼也一一实现了。
但随之而来的另一问题,也让人措手不及。
阿胶从16年前的20多元涨至2500元,那生产阿胶的驴子不够用了。
“驴子如果消失了,这生意可咋做?”
虽说秦玉峰在2000年时就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想自己养驴。但养驴的成本很高,只靠驴皮的话,不足以撬动驴子市场。
这时,秦玉峰又想了一招。驴全身都是宝,为何不把整头驴分割成驴皮、驴肉、驴奶、驴血等部分呢。这样一来,原先一次性利用就换成了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驴的使用价值。
后来,东阿阿胶垄断了国内90%的乌头驴资源。
解决完产能和源头问题后,接下来,主要聚焦品牌
东阿阿胶的核心就是阿胶,意识到这点后,秦玉峰大胆改革,砍掉不相关的业务,实现单兵突破。就比如,以阿胶为平台,向上下游延伸,做强产品线。
而后,秦玉峰在上游供应链方面,大手笔投资养殖业。在下游,主打阿胶块和复方阿胶浆两大产品,同时还开发了桃花姬、真颜小分子阿胶等滋补养颜产品。
至于为何不进军阿胶以外的产品品牌,秦玉峰给出的答案是,在阿胶市场,我们是标准的制定者,一旦跨界,别人就成了制定者。
从死里逃生,在逐步树立品牌形象,聚焦主打产品,唯一不可或缺的就是创新,如何在垂直领域做到高精尖。
版权注明:文章部分来源华商韬略,由创业邦小编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