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科研立项有用吗 大学生科研项目课题

随之而来的一提到生信课题,大家深感最困难的就是生信分析,我学不会Python,所以学不会。

但是,一封健康信SCI最难的,真的只是对健康信的分析吗?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编码,会分析,会画图,会准备盛鑫的SCI,却屡屡投票失败?

相信SCI,核心不应该是SCI吗?(发送SCI是核心目的,健康信息的分析就像做实验产生数据的手段,只是产生数据的方法。)

SCI最关键最难的开头不是好题材吗?

盛鑫SCI只是图,是盛鑫分析产生的数据,对应的基础SCI和图是实验数据。当然,这也是盛鑫SCI比基础科研进步更快的地方。

既然核心都是一个好的课题,那生信 SCI 的课题该怎么设计呢?

由于生信既可以用于临床大数据挖掘,也可以用于基础数据挖掘,因此可以通过回到项目设计的几个核心要素来进行评估:创新性、可行性、分析流程图、临床意义、逻辑性。.

一、创新性

结合已有学科的研究进展,PubMed搜索相关文献,分析对比其他已发表的SCI,该学科是否具有创新性?那如何才算比较具有创新性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1. 人无我有

其他人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课题,创新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确定这个课题,因为其他人没有发表的可能原因:




1)别人没发现这个点,你发现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别人发现了,数据不好,课题作废;


3)别人发现了,正在发表的路上等等情况,不一定就是第一种情况。




2. 人有我优




PubMed 检索发现类似的课题有人发过了。当然,发表不能太多,如果本身研究已经很多,分析的比较透彻了,那你再想分析出点个性化,创新难度会大很多。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别人的文献都认真读一遍,看他们都集中分析在什么点,对比自己的课题,哪些重复,哪些缺,哪些是我们独有的,进行设计点的调整。




相比其他类型的 SCI,其实生信 SCI 对于课题创新性的要求会稍微高一些,因为大部分都是基于数据分析,如果分析的点都一样的话,课题内容是很容易「重复」的。




There is nothing novel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can not be published as a research study in this journal. 前期课题设计的创新性要充分调研,一定要避免这样的结果。




3. 小结:




小结下创新点的评估:




1)PubMed 检索研究的不多,检索量<100 的,相对创新性会高一些。检索为 0 的要仔细考量下可行性的问题,而且也要考虑后期 SCI 的写作,检索为 0 的对应写作参考文献引用都缺来源。




2)定课题前充分阅读已发表文献,找到我们课题独特创新点所在,当然这个创新点要有临床意义。






二、可行性




评估本课题是否可以出比较理想的结果?对应产出结果的步骤,有无对应数据可供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否趋势一致,还是自相矛盾?该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资源是否丰富,可以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 SCI 故事?




1. 有无数据可分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信 SCI 的大前提自然是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比如测序 or 芯片数据。




2. 初步分析的结果是否良好?




比如趋势一致。生信分析的结果间有差异甚至相左,结果 1 和结果 2 自相矛盾,你很难判断以哪个为准更具有说服力。




3. 分析数据量。




毕竟是组成一篇 SCI,需要的 Figures 大概 6-8 个,能否分析出足够的数据量?






三、工具介绍




再给大家介绍课题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分析思路流程图(flow chart / workflow),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一般 IF 高一点的文章会配有分析思路流程图,这个是能帮审稿人快速理解课题逻辑和对应核心内容,做得好是非常加印象分的。




当然,这个流程图不是一开始课题设计马上就能画得这么详细的,一开始设计只能大概地定框架,后续随着分析再往框架里填充细节,根据结果再调整框架等等。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一般是等全部数据分析完毕后,再回头把 Figure 1 的 Flowchart 再充分完善细节。有的为了美观还会把部分分析结果的缩小图附上(如上图所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献同样如此,多看别人发表的高分生信 SCI,充分思考他们的分析思路(无流程图的可以自己理解文章后自己作图),然后用来借鉴自己的课题上。




科研需要积累,课题设计更需要积累Flowchart 的思考整理,是个很好的锻炼课题设计的方法。






四、注意要点




1. 课题设计还需要注意是否有临床意义




其实,不论什么课题都要结合临床意义或者说实用性,若无研究意义,无足够的立题依据,那这课题纯粹自 High 了。




审稿人后期也会 Argue 的,到时说出:In this paper, some results seem meaningless... 会比较尴尬。




课题设计需要对应结果支持,不论是结果还是课题本身,都要有足够的临床意义




2. 还要注意,是否前期定下课题后,课题就一定能进展顺利呢?那不是的。




生信分析是需要边分析边调整分析思路,对应课题设计也很有可能是需要微调的,而且调整的过程一定要注意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果之间的逻辑性串联。




However, its design still need logical consistency. 这部分逻辑性的把握是需要有经验,并且对生信结果的解读能力是过关的,才能把结果间的逻辑顺序很好的串起来,出一篇完整的 SCI 故事。




希望大家设计课题的时候,对这 4 方面多多把握。课题设计是需要综合衡量,不断调整,是需要科研积累的过程。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顺利地发表属于自己的生信 SCI!


PS:需要Sci润色、翻译、降重等服务的)老师可以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