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核心点
做生意要努力,但努力的前提是先找到“历史差距”,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你不能努力,你不必太努力,但你必须一起跟随历史。"
我最佩服的商人——和珅
人们经常向我抱怨:“现在挣钱太难了吧?”
我说:“放屁很难。现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到处都是钱,到处都有商机等着你!”
上次有媒体采访我,问我最崇拜的商人是谁。我说,“小沈阳”!
主持人:“啊?为什么是他?”
我真的很佩服小沈阳,看了一些史料。似乎小沈阳的大部分财产都是通过做生意赚来的,腐败和贿赂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据说和大人一起赚钱的主要方式是开当铺,搭材料,买卖田地。作为一个出色的天使投资人,而且还那么大的一个官,连最low的泥瓦铺,他都不会看不起,我觉得这种心态是值得肯定、值得佩服的。
所以,选项目不能看这个项目现在low不low,而是要看它的未来,是否市场空间大、是否可标准化量产、是否有专业性的竞争壁垒,最重要的是是否寻找到“历史的缝隙”。
我造了个词叫“历史的缝隙”
什么是“历史差距”?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不知道怎么表达。大概意思就是你必须要踏上历史的节点,找到时代的机遇。只要找到历史的缝隙,你就会提前一点点蹲在那里,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你就会和你一起飞翔。
不要看不起扫大街的
我确实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朋友。他初中毕业后没有学习。他真的去扫街了,但现在他至少值几百万和几千万。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迎来产业升级,哪怕是扫地!他现在正在升级,专门为电信和移动清理基站。因为涉及到专业设备,保密性和安全性,普通人真的做不到。这个竞争门槛真的够高了。
不要看不起扫厕所的
我们来谈谈另一件有趣的事情。以后不要看不起扫厕所的人(可能别人比你有钱)。有一家专门扫厕所的公司叫擦洗,专门为企业特别是酒店餐饮企业提供厕所卫生服务。它不仅能提供每周定期的卫生服务,还能提供许多专业的卫生间耗材(如卫生纸、洗手液、空气清新剂)。
我一做快递的大哥的发家史
我非常了解四川ZTO快递的老板逢蒙。虽然我在跑5,但是我看起来很帅很正直,就像梁家辉一样(PS:孟老板让我私下给他写的更好)。我上次和他吃饭的时候才了解到他寻找“历史空白”的家族史:
中国邮政的服务经验我想大家都知道,有点尴尬,尤其是20年前,那是一瞥
屎,以前寄个快递包裹,必须亲自上门到邮局,填写一大堆材料不说还得长排队,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发快递22元起(20年前的22元哟),比现在最贵的顺丰快递那真是贵多了。孟老大在这里就看到了商机,成立了一家叫“大拇指”的公司,找到了邮政领导,帮邮政上门取件,消费者还是给22元,但是不用自己上邮局寄了,节省了时间和体力,而孟老大这边,一单可以有几元的提成,每天、每单几元钱的现金流,汇集起来那是相当的牛x啊,孟老大也是这样赚了钱结了婚。

那为什么邮政愿意拿给孟老大这个业务外包呢?当然除了小伙子长得帅,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每个邮局都有快递包裹量的KPI考核,所以每当邮局的KPI完不成了,都会找孟老大,他总有办法完成包裹量,因为客户都在孟老大手上啊。PS:孟哥当年还是牛啊,中国首富新希望的刘永好等大咖还在成都的小办公室办公的时候,都是他亲自上门取件送件的,事业真的是汗水泡出来的。
现在,我问孟老大,虽然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行业增速很快,那总有一天快递行业进入瓶颈期怎么办?他说可以换一个思考角度,快递员现在定位是在取送包裹,但是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员是可以作为电商品牌的销售人员人的延伸的,比如买一件衣服,下单5个颜色,快递员上门以后,消费者只选了一件,退回了4件这种场景可能会多起来,那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会:逆向物流。

我又和他瞎扯淡:那以后若3D打印普及了,消费者都不用快递了,直接email个面包,email件衣服过来怎么办?孟老大说:没事嘛,我们到时候可以送3D打印的材料嘛。
看到没?孟老大和前面讲的打扫基站、打扫厕所的案例都有一个共性:不管现在行业怎么样,都一直在追寻历史的缝隙,将现有行业更细化,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人类的分工是人类进步的表现,行业也是如此,总有一些行业会死亡,一些细分的行业会诞生、壮大。
看看小卖部的产业升级
再来看小超市的历史发展,以前都叫小卖部,现在呢,提升了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细化了业务方向,小卖部的产业升级成了711那样的便利店。最近几年我一直在体会711这样的便利店,确实感觉好像跟以前的小卖部一样,又不一样,便利店的选品都选择库存周转周期快的产品为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日本、台湾的便利店就更牛了,有些还可以打印东西、买电影票、办户口、上厕所,还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内容和封面一样的方便面、方便饭。试问若没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系统的管理,711敢大面积的铺保质期只有2天的方便饭吗?这就是小卖部的产业升级啊。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711,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确实改变了711在我心中的命运,确实,在聊今天这个话题以前,我一直傻傻的认为711是日本人干的,结果通过一查资料,711在我心目中的发源地从日本成功的换到了美国!(附:711股权结构复杂,确实有日本的股份,但是发源地确切的是在美国)
然而,711最早却不是开便利店的,前身是成立于1927年美国的“南大陆制冰公司”,当时由于电冰箱还没普及,冷藏用的冰块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南大陆制冰公司销售冰块的约翰·戈林,非常关心顾客的服务改善,他做出了夏季店铺天天开,每天营业16个小时的决定,这个就是711名字的原因,早上7点到晚上11点。
这项服务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不仅如此,戈林仔细调查当地居民的购买需求,发现当地居民不仅希望他能销售冰块,而且还希望他能够销售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鸡蛋、面包等等,目前7-Eleven店铺遍及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

711就是一个典型的寻找到历史缝隙的企业,卖冰块的时候,看到了顺便卖一下鸡蛋的机遇,卖鸡蛋顺便看到了“小卖部”和“便利店”的区别。所以啊,竞争从来都不止是在同行之间产生的,眼界一定要宽,个人、企业、品牌为了生存,都在竞争“历史的缝隙”,从古至今竞争都是跨物种、跨行业的。
下一期,高臻臻的脑细胞会继续用更多的案例,来说明怎么动态寻找历史的商业缝隙。
其实,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赚钱的机会真的非常多,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