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义乌直播带货公司,义乌带货主播创业骗局

在快乐的暑假里,孩子们开始了“飞行模式”。假期里,许多孩子会呆在家里玩网络游戏消遣。抵制皮肤和设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免费分发更是难上加难。

近日,家住稠江的11岁学生小刘遭遇诈骗。

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小刘看到一个可以免费获得一款网络游戏皮肤的广告,非常兴奋。于是,他立即加入了广告中的QQ群,等待游戏皮肤在群里分发。

经过一番接触,对方称小刘还是未成年,需要用父母的微信辅助才能免费领取皮肤.

然后,单纯的小刘拿着妈妈的手机,毫不犹豫地把她的微信号发给了对方。

添加好友成功后,对方发送二维码。小刘马上用妈妈的微信扫码,却不假思索地弹出一条信息: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皮肤激活,超时未领取账号及银行卡资金将永久冻结处理.

看到这些提示,小刘很着急,怕妈妈责怪自己,就赶紧问对方怎么处理。对方让小刘录像,教他怎么操作。

最后,在骗子一步步的欺骗下,小刘从母亲的支付宝里转账了13000多元给对方。直到小刘妈妈发现转账信息,小刘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

yle="font-size:15px;">7月1日至7月20日,我市受害人为学生的网络诈骗共发生79起,其中未成年人32人。


针对学生群体诈骗的典型案例


冒充同学诈骗


学生马某放假在家,突然接到“初中同学”发来的邮件,告知马某有紧急事情需向国内汇款,但自己在国外,向国内汇款有时差,请求马某帮自己向别人转账,并发来一张向马某转账的截图。马某信以为真,转账给别人后发现转给自己的钱迟迟没有到账,查询后发现转账截图系骗子伪造,被骗5700余元。


警方提醒:当网上聊天中涉及汇款转账时,最好通过与好友电话或从其它亲朋好友方面进行确认核实,一旦发现此类诈骗信息,第一时间提醒亲朋好友提高警惕,同时拨打110进行报警。


游戏交易诈骗


学生小温在游戏账号交易平台上以900元的售价发布了自己的某款网络游戏账号。很快就有“买家”向小温联系,要求加QQ沟通。加了QQ后,“买家”称自己已经下单,并付了钱,并发了订单图片,要求小温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和客服沟通并发货。小温扫码后跳到了一个带有交易平台图标的在线客服页面,其实该页面并非官方在线咨询页面,而是骗子建立的一个在线客服页面,与小温沟通的也是骗子,之后骗子以交易担保费用等为由诱骗了小温6000元。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网上交易账号时,不要轻易进入不熟悉的网站,可通过知名搜索引擎确认网站的真伪。


网络刷单诈骗


学生刘某在网络平台上找暑假兼职工作,看到一个文职的招聘广告并咨询,对方告知刘某完成一些小任务,就可以领取工资,刘某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刷单操作,发现被骗,损失共计6500元。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信息,千万别被高额的报酬迷惑。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所谓“刷单”一律是诈骗。


义乌市公安局涉网犯罪研判中心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针对常见的诈骗手段要增强防范意识,同时家长们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号和支付密码。


父母方面


1、作为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动向,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应有大人陪伴,并尽量控制孩子玩手机时间。


2、如果孩子接触家长手机时间较长的话,家长应尽量将银行卡与支付软件进行解绑,电子钱包里不要存放过多零钱,并设置支付密码。减少孩子可支配金钱数额。定期检查手机,看看是否被孩子输入指纹密码或下载了不明软件,如果有的话,要及时删除,并定期对手机进行杀毒。


孩子方面


1、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应对“免费领取装备、皮肤” “轻松日赚百元” “粉丝福利” “充值返利”等词语提高警惕,不随意打开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谨防被骗


2、作为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随便添加陌生人好友,不沉迷网络游戏,不轻易给陌生人转账、发红包,不随便打赏网络主播,不访问违法色情网站。遇到亲朋好友同学借钱,要告知父母,并通过电话或视频核实。


3、如果你发现被骗了,要第一时间告知父母。父母知道孩子被骗后,不要过分责骂和体罚孩子,应第一时间带领孩子到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