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功能支撑,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12个工业生态圈、58个首批工业功能区亮相。其中,航天产业生态圈就是其中之一,涵盖了包括备受关注的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在内的七大产业功能区。
发布会上,成都港物流办主任杜金友介绍了成都航天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他表示,将坚持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成都航天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要素链“五链融合”,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驱动力的“航空经济之都”。
筹划未来赛道
发布57个机会清单
当前,成都在打造“航空经济之都”的过程中,强化了“赛道”思维,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红星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巩固优势赛道方面,成都以“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电-地面设备”的航天制造为驱动,在航空发展预研、机场弱电、无人机研制等细分领域率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产业链规模达800亿元。基础赛道升级方面,以“航空运输-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金融”枢纽运营为先导,航线开通数量、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量等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航空维修、航空金融规模已超150亿元;在规划未来轨道方面,将在“商业火箭-航天电子-卫星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和场景示范应用。
通过拓宽航天产业应用场景,成都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实现强链补链。据介绍,成都编制发布了《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蓝皮书》,发布了“物流用全球可视化空间低轨卫星”“航空物流客户换货保税维修”“航天制造供应链平台”等57家企业投资创新场景机会清单。此外,成都整合城区两级、13类政策,强化要素精准支撑,大力招募布局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上飞院(成都)头部设计中心等高能级功能性科技创新平台40余个。
产业联盟驱动
2020年协议投资超1300亿
发布会上传递的一组数据,反映了成都推进航天事业的成就:2020年签约落地重大航天项目103个,协议投资超1300亿元。如何达到“抢眼”的效果?杜金友介绍,成都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产业功能区”载体作用,搭建智库资源共享、金融服务、供需对接三大企业服务平台,坚持“每月有活动”。联盟成立一年来,组织实施了30多场政策宣讲和投资促进会议,行业研讨会、对接会等10多项交流活动。
政策要素保障方面,成都完成《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建设规划(2019-2025年)》 《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探索与实践研究》等五大战略规划,推动成都工业创新设计、成都航天等七大产业功能区“两核两枢纽三特色”错位协同发展格局。
自今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用以来,随着新机场带来的客流、货流的“流量”效应,成都“一城两运”优势凸显,“航空经济”迎来新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创新驱动力,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