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kokuseiji寺用皇家专用竖写“排版”法
和很多人一样,旅行的时候也喜欢去寺庙之类的地方。
一方面,寺院的位置通常有典型的“高标准”风水。其次,寺庙中的建筑、装饰、碑刻、僧人和植物将形成一个天地精华的“循环气场”,
你会发现人和环境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不是震撼就是调和。而“藏风聚气”,这个佛教的隐居之地,并不是空谈。
图:强气田浙江安福寺
在风水中,事物的兴衰是由气来主宰的。中医还经常提到一个词叫“气血充足”:“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可以使血液流动,而气则足以使整个人充盈。
但是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气”在哪儿呢?,对吗?所以很多时候,你能看到和摸到的只是表象,而你看不到和摸到的才是本质和本质。
以此次的旅行地【国清寺】为例。
这座有着1400年历史的皇家寺院,隐藏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北部。它不仅有很高的宗教地位,而且还有天台宗的“祖籍”,天台宗是中国、日本和有一处(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精华”所在,就是这里的植物。的佛教分支
植物比人类对环境更敏感。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通常都充满了“气”,但还是那句话: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忽视,甚至有人嗤之以鼻。因为“胡说八道”,所以我一般也很少写它,除非遇到特别特别不同的建筑群或景点。比如:国清寺。,
图:kokuseiji多语言旅游标志
国清寺所在的天台山,大概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山(或其中之一),这里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山上有各类植物万株,繁盛而幽深,四季皆适宜旅行。
其中最稀罕的,就是国清寺里这株1300多岁的隋梅。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梅花是“百花领袖”般的存在。它的精神之高、品格之贵,对于历史、地理、人文作品的贡献,无价且绵长。
而国清寺里的这株梅花,是寺院的开山祖师,隋朝的大师章安亲手栽种的。也就是说,寺在、梅花在。这是什么概念呢?

图为:国清寺修行者的日常用品
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包括安徽黄山的千年不老迎客松在内,在5A级景区中,高寿植物统共加起来也没几棵。要知道,一个景区被评为5A,除了那些列出在册的理由,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这些东西只有走的地方多了、看得多了才会恍然大悟——但凡有长寿植物存在的5A景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繁盛不衰”之气,就像这天台山上的寺院——是每个家庭都渴望的那种和睦气场。

图为:背着小书包一起上学堂的国清寺师傅
老树,就像家里的老者,它不仅仅是一处古迹,还是一方历史的见证。黄山不老松,是有专门的警卫把守的,为啥要这么隆重?因为它是“黄山精神”——无论于民族、国家、个人而言,厚德者才能长寿。都说老人是家里的“天德星”。老人存善根,则家道从容。
值得欣慰的是,我在旅行路上看到很多具有“厚德”的(老年)植物也在被各个景区妥善保护起来。

图为:被保护在马路中间的云浮榕树
植物能够活这么大的岁数,必定是该场所阴阳平衡的作用使然。而“平衡”,是人生的最佳状态。人盛则植物旺,人衰植物败。经常有人说,家里的植物突然间活过来了,“运势”好转了。排除迷信的成分,我们不可以忽略“气运”的神奇作用。
植物旺的地方,气场就旺,植物代表着风水,可以调节风水,又和风水互相影响。

图为:丽水画乡千年樟树
游览国清寺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这环境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但就是待着很舒服。是那种阳光普照、被包容的感觉,浑身暖融融的,但是具体说不清楚。

这道理大概有点类似于泡温泉——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水里泡着,因为舒服。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地热源乃地球内部蕴含的热量,矿泉水有着丰富的各类矿物成分,助益于身体健康。健康,所以舒服。

所以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旅行,如果觉得这里“待着很舒服”,不妨多待一会儿。就像古人描写的寺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自由,且自足。

但还有一首诗说:“避世不须山,空门今倍忙。佛祖如有意,游人宿佛堂。”所以关于植物的“气场”,咱们了然于心就好。有些东西弄懂它是为了过好当下的生活,解决手头上的事情,并非真的遁入空门。跟得道高僧学习,并非真的要成为他们,而是吸收(哪怕一点点)他们身上的彻悟之力。去寺院走走,在老树下坐坐,舒服地待一会儿,足矣。
寺院是使人清醒的地方,醒了记得起身。

国清寺作为一处国家5A级景区,其所在的天台山也是个“宝藏景点”,行于山间小路之上,会觉得整个人很有生气,是那种人与环境自然地就合二为一、共生共长的和谐感。

有的山爬起来很累,但这里不会。如果到了台州,只选一个地方去旅行,那么我推荐这里。
但对于游客来说,把它当做一个特别的“旅行地”散散心、静静神、吸收一下平衡之“气”就好。莫要陷入,“自省”之后快速返回凡尘之生。

咱们的旅行还在继续,下期接着说。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