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有口碑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环保方面的创业项目名称

今年8月23日-8月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在武汉光谷,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它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技术,将农作物秸秆、木材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农林废弃物“吃挤出来”,变废为宝。

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园的光谷蓝焰生物质集中清洁供暖项目中,堆积如山的农林废弃物正通过近20米长的自动输送轨道源源不断地进入锅炉。光谷蓝焰科技总工程师卢军介绍,眼前的两台生物质锅炉每天要“吃掉”近300吨农林废弃物,可产生800至900吨蒸汽,“通俗来说就是烧柴的,只是这个炉子比我们家里的那个炉子要大很多。你看,生物质在这个炉塘里燃烧,热量就会传递给周围的锅,锅里头有很多的水,它就把水烧开,然后就变成蒸汽。

光谷蓝燕生物质清洁供热生产车间

进去的是尘土飞扬的农林废弃物,出来的是热气。沿着蒸汽输送管道,孔师傅工厂是其最终的“目的地”。任路军表示,自2018年6月正式投产以来,该项目可满足孔师傅每年20多万吨蒸汽的供暖需求,“用户用我们的蒸汽,就取代了原来他烧的天然气锅炉。天然气较贵,一吨蒸汽300多,我们现在卖200多,可以比它的成本降30%,实际上对用户来讲一年大概有一两千万的节约额,对他们而言就是纯利润,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上了锅炉房,记者看到只有少量的烟从烟囱里冒出来。据任路军介绍,在两级除尘设备的帮助下,这两台生物质锅炉达到了燃气锅炉的排放标准,改变了以往人们对生物质锅炉脏、乱、臭的印象。据了解,该项目年供热30万吨以上,可替代标准煤9.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1.3万吨。能源、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了解,目前光谷蓝焰已建成投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清洁取暖项目10余个,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年产清洁蒸汽200万吨,年替代标准煤30万吨,每年为国家节约天然气2亿立方米。

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每年都会产生有机废物

约63亿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有机废弃物生产国之一。光谷蓝焰董事长熊建介绍,尽管资源丰富,但这些资源能源化利用率不足5%。


根据业内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利用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提升至8%左右。未来,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面对广阔市场,熊建表示,将进一步瞄准城市居民供热板块,有信心让居民在冬季用电、用气取暖费用方面节省4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我们第一件事想到了武汉市的居民供热,用生物质、太阳能作为第一供应点,在第二能源供应点用天然气作为补充,来进行小区分布式的供热,让老百姓用得起。我们现在正在跟百步亭洽谈,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除了不断地挖掘可再生能源的潜力,节能减排也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日常目标。绿色低碳,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绿色工厂”、“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


在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内,30多条智能化生产线马力全开。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总经理李聪介绍,2017年,施耐德电气将自主研发的面向工业市场的EcoStruxure平台与架构,率先在武汉工厂应用,投资超过1800万元对工厂的电网、楼宇、车间、机器及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利用系统内的能源可视化管理及控制,可降低企业30%的能耗及成本,“我们厂区全年供电超过20%是由太阳能供电,装机容量0.98兆瓦,年产电量约101万度,减碳619吨。在整个园区包括雨水的回收、饮用水的反冲洗等等,这些都是在从各个维度减碳排放、降低能耗、保护生态。


自2012年建厂起,工厂即按照最高节能标准建造,于2016年获得"LEED"金奖认证,2018年被达沃斯经济论坛评为发展中的“灯塔工厂”,同年11月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距今九年间持续投入资金升级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技术。


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总经理李聪


除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绿色生产,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在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领域也走在前列。比如,产品的包装材质上采用可周转型包装箱,取代传统一次性纸箱,减少生产纸质包装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研究供货运输的网络和仿真建模进行精准计算,来选择最短运输距离,以节约运输中的能源消耗。“我们对供应商都是有非常完善的审核体系的,也就是必须说符合施耐德碳排放、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的要求,才能和施耐德继续进行合作。这一块相当于说在带动整个供应链都应该向着碳排放加速转型。


距离施耐德电气8公里之外的高新大道上,毗邻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中建科技产业园长达600米的H栋大楼,被称为“躺着的摩天大楼”,也是中建三局集团总部大楼的所在地。这栋总部大楼,于今年4月荣获由国家住建部签发的最高级别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


中建科技产业园


中建科技产业园运营项目部执行总经理李蓉介绍,整个园区总占地面积402.79亩,总建筑面积约108万㎡,绿化面积达到10万㎡,占比近10%,是武汉设计之都首批示范园区之一。通过对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进行优化,挖建下沉庭院、采用浅色屋面及铺装,大楼自然采光比例达到83%以上,“我们大楼从建筑设计方面,它中间是中空的,然后顶上有一个玻璃顶,那个玻璃顶就是可以开合的。比如说在没有下雨或者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上面的玻璃顶就可以自然打开,整栋大楼的采光、通风各方面都非常好,新风系统都可以完全关掉。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在智慧节能运营方面也同样下了不少功夫,配备了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高效照明系统、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及热管式显热回收装置等设施,“整体的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就是比普通的能耗值低20%到40%,相当于种了1000多棵大树的标准。


湖北台记者:夏晓青,通讯员:何高云、陈义亮、杜丽娟、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