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杜拉拉2

凭借他的表演,李光洁成为了一名演员。他可以是《走向共和》里挣扎的光绪皇帝,《杜拉拉升职记》里的精英王维,《立春》里的苦闷文艺青年,《山楂树之恋》里的第三个,可以是任何人的演员李光洁。

在演播室里,当李光洁出现时,他特别平静。这种“淡定”并不代表他不显眼,也不是刻意低调,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氛围。“大气”的评价也被他的中戏第99次演出的班主任王丽娜所采用。当他第一次见到他时,“眉毛和嘴巴都很大气。”我特别告诉我的同事不要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时拒绝他。

大学期间,李光洁规划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优秀的舞台演员。在他的老师王丽娜眼里,他绝对是一个好学生,简单又勤奋,早上6点的早操几乎已经下降。在过去的四年里,他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有一年,他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大学水平的郝散学生和北京郝散学生。

虽然毕业时没有考进话剧团,但很快,李光洁在剧组人员聚集的酒店里敲开大门,一个个上交材料,自告奋勇去打张莉导演的《走向共和》,饰演苦苦挣扎的光绪皇帝。

拍摄这部剧的时候,李光洁21岁,是组里比较年轻的演员。他的对手是吕中、王冰和孙淳。从他进组到第一场戏,中间间隔了三个月。那段时间,李光洁读完了编剧张兼维写的《晚清历史报告》,写了读书笔记、传记和观后感,每周开一次会,当着所有演员的面读书,分享经验。

“李叔叔不催,投资人也不催。大家都在抢着拍好东西。全团一心。”《走向共和》拍了14个月,每天拍一页。现在电视剧的正常速度是一天十页。拍摄开始后,每天早上,李光洁都会应张莉导演的要求,跑去请饰演慈禧的老师吕中和她一起吃早餐。张莉希望他们能通过生活建立起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你在和老一辈演员一起学习。”印象最深的是扮演李鸿章的老师王冰。那时,每天下班后,王冰也穿着戏服,拄着拐杖慢慢往回走。这种氛围让他觉得很有创意。

李光洁说,他对“演员”这个词的理解,对表演的认知,都是靠这部剧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常规范的剧组已经为我建立了正确的职业理念、创作方向和创作理念,包括我对表演的理解,演员每天应该在现场做什么,如何与对手切磋,甚至教我如何等待。字段。”那部戏是他的起点,奠定了他对一个角色、人生乃至职业规划的态度。

回到舞台上

自2013年以来,李光洁发现他的行业正在发生变化。“大量热钱已经进来,这似乎是繁荣。但有一天,作为一个演员,你发现这个行业不再关注演员会不会演戏,更关注他们是否自带流量。”他不想责怪时代,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关心一部作品的内容,恐惧是稀缺的,而只看形式。演员更多的时候是别人饭后的谈资,这让他有些无法接受,找不到表演这份工作的“尊重”,与创作无关。“我为什么要当演员?”在他最迷茫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些轻视。演员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当这种鄙视的感觉出来时,他质疑自己的工作,甚至质疑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存在。那时,他对接戏不再感兴趣。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每天无所事事。当我睁开眼睛时,我开始在家里呆一天,搬到那里,触摸这里。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没钱出去拍戏。直到后来,我再也无法忍受自己,开始思考如何解决。

x;">“怎么解的迷惑?”他问自己,表演这件事情是否仍感兴趣?得到肯定答案后,他试着从表演本身找回自己的价值。找回尊重感的方法是回到舞台上,而演话剧似乎是他当时唯一的出路。一个礼拜之后,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田沁鑫导演的助手打来的。“这是天意。”国内最优秀的话剧导演之一找他做主演,又是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跟他搭档的朱丽叶扮演者也是优秀的演员殷桃,“实在是太完美了。”


2013年,李光洁主演了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田沁鑫版的剧本,在生活化的水词与莎翁经典的道白之间频繁跳跃转换,李光洁起初很不适应。“但表演是需要不断让自己去重复,让自己对这句话、对这场戏、对这个表情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再表达出去。”《罗密欧与朱丽叶》演了70多场,直到60场之后,他觉得自己“心定了”。


“真正回到舞台上,纯粹地面对了表演之后,你找到你的价值,重新又找回了我对表演的认识,让我更加坚定我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演员,该怎么存活在这个行业里。”


演完《罗密欧与朱丽叶》,他再回看这一年,很感谢田沁鑫。“很懂人心,很会引导演员去创作,从一开始田导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台上的你们要开心。我想这是一个悲剧,怎么能开心?她说,不要把‘开心’想得那么狭隘,是指你们要享受舞台上那种自在的状态。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想法,当你不享受,甚至是厌恶时,你确实也没有什么创造力。”我们问他:“现在怎么看2013年的自己?”“一个必经的过程吧,经过那年,重回舞台演了话剧后,充足了电,也重刷了对表演的认知。”


在经历了这一场“至今为止人生中最大的迷茫”,李光洁就知道,尽管这行业有“3+1”的说法:拍3部挣钱的,加1部口碑好的。但要做好一个演员,还得每过三四年就得回去演一次话剧,“约翰·特拉沃尔塔、梅里尔·斯特里普、阿尔·帕西诺,都是优秀的音乐剧和话剧演员,凯文·史派西也做了好多年的伦敦剧院总监。”


“演员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旁观的、清醒的认识,这样你会保持在专业领域既不流失掉你的个性和骄傲,也不会轻易被浮华的东西带跑偏。”


呈现更真实的自己


2016年,李光洁拍了四部电影,其中一部就是徐浩峰的《刀背藏身》。“我是徐浩峰的‘脑残粉’。”他笑着说。他接到徐浩峰电话前,本是要飞往另一个城市,徐浩峰打来电话说要为电影见一面,听说他要去赶飞机,就干脆利落地约在机场咖啡馆见,“我从来没有碰到在机场见导演的,都是等回来再说。太有大侠风度了。”


徐浩峰此前曾如此表达对这部新片的信心:“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以往的作品,如《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是见了‘自己’,《师父》里,是见了‘天地’,而这次的新片《刀背藏身》,将是一部亮亮堂堂,可以见众生的作品。”


李光洁记得,在《刀背藏身》剧组时,他演完一条后,徐浩峰说,“我认为,光洁老师这个镜头的表演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全组为他鼓掌。”言毕,所有人鼓掌,李光洁“尴尬并骄傲”着,“这是为数不多的剧组经历。”那一刻,作为演员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不拍戏时,李光洁喜欢摄影,他说,这是在拍《走向共和》时,张黎导演教他的。“拍戏之余,黎叔问我有照相机吗,他建议我应该去买一台,要学会从小的取景器里看世界。‘演员就生活在那里面,你得知道,自己在里面要怎样生活。’他是让我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取景器会让你聚焦某个很细节的事物,帮你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这对于演员来说太重要了。”他骑着车跑去新街口买了台奥林巴斯的傻瓜相机,花了3000多块钱,“那会儿,这笔钱还真是个钱。”没事时,他就跑出去一通拍,“特别费胶卷,但能帮我观察生活。”


等演了几年戏之后,他逐渐发现,其实国内外演员的培训,“在基础学科上区别没有那么大,区别关键点在于对生活的认知,他们更愿意踏踏实实地享受真实生活。而我们,大部分演员就是剧组、家和路上,与真实生活绝缘。”“你有努力地打破这个界限吗?”“有啊,当我不拍戏时,有大量时间留给自己,踏踏实实地生活。”他说,工作其实是在一部戏的杀青到下部戏开始的期间,“你在生活当中,汲取到的一些体会、看到的一些故事,才能通过表演呈现让人信服的角色。”


“你真得把心沉下来去了解人、了解人物关系、了解人性。你得深入了解到比别人更深刻,才能够呈现出来。”他说,“所谓的人物关系是指朋友、恋人、夫妻、父子、同事、路人,乃至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碰到的每一个人,通过你在生活中接收到的变化,对你的打击、鼓励的任何一种情绪,你会更明白人物关系,所有这些成就你的理解力,让你更明白人性是怎么回事儿。只有,当你有一天明白大街上走的任一陌生人,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了然他的言行时,可能也就意味着你开窍了,你才能在镜头前呈现出真实的人。”


只要不拍戏的时候,李光洁就会找一个地儿待着,看看新闻,看看路人,“那些路人可能是年薪百万的,也有几十万的,甚至每个月就赚个几千块的,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如果我不是一个演员,我可能不用去观察他们,但恰恰是因为我的职业,我希望可以在舞台上成为任何人,就渐渐理解了那些与我不在一个世界的人,也明白投缘不投缘多半是自身局限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