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中报告显示,“四新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家
新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增加了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加速形成,成为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力量。这一势头也体现在目前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中。
深交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创业板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730家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9.92%;平均净利润7500万元,同比增长8.13%。深圳市95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3.32%和20.77%,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新兴服务和消费类公司的业绩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特种设备制造业实现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25%;租赁和商务服务实现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36%。
相应地,深市公司R&D费用合计1219.06亿元,同比增长17.92%;R&D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7%,较去年同期提高0.12个百分点,R&D力度持续加大。中兴通讯、比亚迪、BOE A的R&D投资分别达到50.61亿元、37.19亿元、36.45亿元。
根据沪市股份公司数据,实体投资更注重内生增长,外资并购现金支出大幅下降。上半年,实体购买和建造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总额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11%;R&D总支出1300亿元,同比增长22%;M&A累计支付现金745亿元,同比减少21%。
就工业而言,新经济引人注目。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据中泰证券统计,2018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增速为20.3%,利润总额增速为21.6%,高于行业水平。又如,2018年中期报告显示,云计算和智能制造引领计算机行业。根据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从细分行业来看,营收增速排名前五的细分行业分别是云计算、智能制造、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和医疗信息,对应增速分别为37.7%、27.9%、19.0%、18.5%和15.0%。
上市公司半年报也显示,新经济领域也呈现出显著特征:—— M&A提质增效,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产业逻辑、价值导向、改革示范的案例,围绕主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并购,积极部署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经济领域。比如哈工大智能收购了汽车焊接自动化设备厂商,丰富了其在高端智能设备领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提升了多车共线的柔性生产能力。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超出了预期。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驱动产业革命和产品创新,新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s的发展
第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线上零售屡创新高。沈建光说,上半年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虽然传统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在对冲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李伟)